微信扫码立即登录
山乡蝶变·“南溪遥”重生记
项目详情发布时间:2021-04-15
项目名称:山乡蝶变·“南溪遥”重生记
设计时间:2019-09 - 2020-01
建成时间:2020-05
项目规模:700平方米
委托单位:四川蜂竹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指导:刘卫兵
建筑设计:四川省大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导读:
中国西南地区的四川省都江堰市北郊的南溪村,位于藏有著名唐代古寺-般若寺的丹凤山山麓。山中流出的清澈南河水傍着茂林修竹中的山边农舍缓缓流入成都。这里独特的本土道家文化与地理条件,除孕育了大熊猫之外,还有川西林盘。山乡蝶变——“南溪遥”重生记
中国西南地区的四川省都江堰市北郊的南溪村,位于藏有著名唐代古寺-般若寺的丹凤山山麓。山中流出的清澈南河水傍着茂林修竹中的山边农舍缓缓流入成都。这里独特的本土道家文化与地理条件,除孕育了大熊猫之外,还有川西林盘。这种本土民居聚落作为世界上稀有的乡愁文化载体,是蜀地延续数千年的自然村落形式。南溪遥正是典型川西林盘聚落中的院坝民居。
这块土地沉淀着厚重的历史,在抗战时期曾是中国少年空军学校,白祟禧、李济深曾将儿子送来接受训练,养育过民族救亡的希望。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了公立小学,教化乡民子弟。改革开放后,学校迁址。这里又成为村民议事,品茗,看露天电影甚至打麻将的活动中心。但伴随着城市化加速,这座老建筑因低矮,潮湿,缺乏舒适性而逐渐被遗弃, 但原有的场址更是村民们共同的乡土社区空间记忆.
设计尝试将保留原建筑场址和典型凹形布置的单层农家院坝布局,通过整修和适度的改造。采用生物气候建筑设计策略,更多发掘适合当地亚热带湿润气候的传统生活空间,如廊桥、院坝和檐廊等。
在原有平房的基础上局部挑高,增加屋面露台,并借鉴都江堰的河上廊桥,在屋面增加木构通廊以创造出丰富建筑空间体验。同时以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阳光来营造宜人的局部气候,并全部使用小青瓦,杉木和旧砖等当地材料, 从而减少对环境和能源的压力。
通过IES生态建筑环境软件分析南溪遥在不同围护结构和场景下的年能耗与国标和地方标准的数据对比表
原场地东北角紧邻南溪村口,是村民劳作回家必经之处,而且总会在此轻松的家长里短一番。设计在这里山墙增加川西风格的休憩半亭和美人靠座,为乡民提供交流情感、和睦关系的场所。
传统被动节能技术体现了作为道教发源地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但设计没有一味重复历史,而是在创新重组后的简约的当代空间重新服务于村里的现代生活,以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和社交生活不受重视的挑战。
南溪遥,作为村口的院坝记忆再次回归成真。村民们又可以这里唠嗑歇脚、看露天电影、饮茶话桑麻。新的林盘建筑更好地融入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也给外来游客更亲切自然的川西乡村美学体验。
传统川西林盘“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之术与现代被动式建筑的理念都以符合自然生态系统客观规律并与之和谐共生,本设计运用被动节能策略和IES绿建软件分析结合,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低能耗地提升室内热舒适度和丰富的活动空间。
本设计所有建材就地取材。使用廉价的小青瓦、旧粘土砖和容易获取的杉木,并不做多余装饰仅刷白,正如当地谚语“好看不过素打扮”。建筑的所有可被环境吸收,在全生命周期内不会产生废弃物,不仅对环境无副作用,还能维持生态平衡。而且,建成后的运营不采用空调系统的被动策略对乡建的节能减排有极好的示范效应。因此,虽然设计未采用新材料,但从全生命周期重新认识传统被动节能策略的环境友好特质并加以创造性地运用,本身就具创新性。
作者简介
主持建筑师刘卫兵,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国家文物保护基金会历史文化专家。曾获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国家精瑞科学技术奖、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奖、中国民族建筑事业杰出贡献奖,应邀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世界城市论坛、柏林高层对话等发表演讲,赢得了海内外的高度肯定,被誉为“守护川西林盘的第一人”。
相关作品
评论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