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详情
该项目位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上海路北洼窑厂区域,场地占地面及约446亩,地势平坦开阔,西侧有大片池塘,宽且深,东侧有连绵不断的自然水系,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场地西侧以上海路为界,北侧以规划道路为界,南侧以自然耕地为界、东侧以无名道路为界,整个地块呈现不规则长方形。西邻220国道,距离菏泽东互立交桥2.7公里,距离人民路只有500米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项目地现有窑洞保存良好,但利用率低,且荒废窑洞口附近堆积着砖块和杂物,地面坑洼,整体建筑设施老化、损坏严重,难以利用。
厂外有大片水域,周边植被稀疏,以杂草为主,生态较为脆弱。岸边堆积大量碎砖块和建筑垃圾,土地利用杂乱,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
设计主题
依托现有红砖资源、窑洞、坑塘、厂房,改造现有场地,进行景观生态修复。以红砖艺术为景观特色,“乐时光”为主题,打造集观光旅游、亲子活动、艺术市集、农耕研学、生态科普、网红打卡等功能于一体的主题乐园。
设计目标
摒弃旧有单一的生产功能,转变为集休闲、娱乐、文化展示、商业 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空间,保留砖窑厂的特色建筑、生产设备等工业遗迹,通过修复和改造,展示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延续场地记忆,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改善原有因生产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增加绿化面积,引入生态水系,采用环保材料,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总平面图
景观轴线分析
交通流线分析
剖面图分析
场地设有不同高度的平台和水体,形成丰富的竖向空间层次。水体不仅增添了灵动之感,还能调节小气候。远处巨大的摩天轮成为场地的视觉焦点,吸引人流,也提升了区域的辨识度和娱乐氛围。
以“乐时光”为主题,以休闲娱乐和农耕研学为亮点,整体分为:乐见、乐行、乐水、乐学、乐游、乐享六个主题分区,简称“六乐”。在充分保存原有水地形的同时,打造智慧多元的互动型娱乐景观设计,以自然共生为理念,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教育发生在生活中,在玩乐时、在对话里,通过和自然元素的接触,满足游客吃、住、玩、乐、学等需求,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打造具有特色的玩乐景观空间。
建筑形态上,保留砖窑厂的红砖材质,构建主体建筑结构,搭配木质挑檐,既保留工业风韵味,又增添自然温馨感,呈现传统与自然的融合之美。同时,结合现代玻璃材质的立面,增强通透感与时尚感。空间布局方面,入口广场采用灰色与橙色线条地砖拼接,划分出行人通道与休闲区域。设置时尚的艺术装置,增添温馨氛围。周边种植樱花树,花开时节营造浪漫的迎宾环境。功能设置上,入口处配备门禁设施与引导标识,保障安全性与导向性,使主入口成为砖窑厂更新后兼具美观与实用的形象展示窗口。
以樱花树替换旧场景,营造浪漫氛围,增添生机。空中的云纹、油纸伞装饰,彰显传统文化底蕴。不规则几何座椅,满足休憩需求,兼具艺术感。设计旨在将废弃砖窑厂转变为集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公共空间,让旧厂重焕活力,承载城市记忆的同时,满足市民休闲社交新需求。
中心区域打造螺旋木质观景塔,不仅提供俯瞰视角,其独特造型也成为场地新地标。环绕观景塔设置圆形花园,种植多样绿植花卉,柔化工业建筑硬朗线条。周边布置蜿蜒步道,以不同材质区分,引导人流同时增添漫步趣味。休闲座椅与亭廊分布其中,营造舒适交流休憩空间,让旧砖窑厂转型为兼具文化底蕴与休闲功能的活力场所。
围绕雕塑设置喷泉,结合蜗牛造型喷水装置,增添灵动与趣味。周边铺设木质平台与绿植,柔化场地氛围。保留部分红砖元素,如矮墙、坐凳,留存砖窑厂记忆。整体设计让旧砖窑厂成为兼具艺术观赏性与休闲功能的城市新地标。
设置仿古城墙垛口造型,增添文化韵味。设计材料的选用,嵌入大型圆形磨盘等砖窑相关旧物,唤起场地记忆;搭配绿植、石凳和旧石磨,营造出古朴又舒适的氛围。
周边铺设红砖与绿色塑胶地面,既呼应砖窑厂历史,又保证安全性。配置树木和休闲设施,如秋千等,为市民提供休憩、游玩的场所,使废弃砖窑厂重焕生机,成为老少皆宜的城市休闲新去处。
地面采用安全的橙色橡胶材质,搭配趣味圆形图案,活泼醒目。白色简约顶棚为场地提供遮阳空间,周边布置黄色休闲坐凳,方便家长休息。大型红色卡通熊雕塑及游乐设施,增添童趣,吸引儿童玩乐。同时,种植多彩花木,如紫色开花树,营造自然舒适的环境,整体设计让旧砖窑厂转变为集休闲、娱乐、观赏于一体的活力公共空间。
利用砖窑厂周边水域,设置水景喷泉,增加空间灵动性。功能布局方面,打造表演舞台区域,可举办各类文艺活动;周边配备观众席,方便市民观赏。增设儿童游乐区,为家庭提供亲子互动场所。同时,保留一定的滨水休闲区域,供人们休憩观景。在材质与色彩运用上,沿用砖窑厂的红砖元素,体现工业风的质朴与厚重;舞台背景采用海洋主题的蓝色彩绘,增添活泼氛围。此次改造,既保留了砖窑厂的历史痕迹,又满足了现代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让老旧场地重焕生机。
整体造型简洁大方,现代的大面积玻璃与传统砖材相结合,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对话。保留部分原场地元素,加以艺术化处理,成为独特的景观节点,唤起人们对砖窑厂过往的记忆。将砖窑厂更新为集文化展示、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空间,使这里成为传承地域文化、吸引公众参与的新场所。
空间布局上,保留砖窑厂部分材质元素用于铺设地面,打造出自然过渡的游览路径。利用开阔区域设置木制平台,划分出手工制品展示区和自然课堂区域,方便开展各类活动。景观营造方面,周边种植多样花卉与绿植,增添生机与美感。同时,设置昆虫标本展示架,丰富科普内容。自然教育与休闲空间,让人们在亲近自然、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轻松惬意的时光,实现砖窑厂的焕新与重生。
相关推荐
首页
项目
搜索
品牌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