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立即登录
人居要闻|杨乐渝:城市更新释放发展潜力 幸福产业打造美好生活
2022-03-08阅读:1926发布:人居要闻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全经联智库创始人 杨乐渝
当下,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品质,还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畅通国内大循环。随着城镇化持续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消费需求、消费场景更加多元化。在城市更新背景下,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城市扩内需补短板有效结合,大力发展幸福产业,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展幸福产业
激发城市消费活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一个新的时代命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城市是扩内需补短板、增投资促消费、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战场。尤其是当下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谋划推进民生工程,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品质,还可以进一步释放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发展新动能,畅通国内大循环。
此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撰文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要做到“六个必须”,其中之一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宜居生活的新期待,着力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城市生活的向往。
在新时期的城市建设中,如何把“扩内需补短板”“增投资促消费”“建设强大国内市场”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效结合,成为了一道必答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答好问卷、破解矛盾的关键就在于发展幸福产业,增强幸福产业的有效供给。
在2016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把“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5个产业称为“五大幸福产业”。幸福产业概念的提出,对于破解社会主要矛盾以及在新经济时代深化对产业本质的思考、推动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五大幸福产业”有一个共性,都是为人服务、为人创造幸福价值。当然不只是这5个产业,还有更多的产业符合这样的特质。教育、艺术、生态环保、有机农业、食品加工、服装制造等,都是从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维度出发,为人创造幸福价值。无疑,只要满足这个内涵,幸福产业就具有更为广泛的开放性、破界性,也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协同性。
目前,不少省市已经开始探索、发展幸福产业。比如,2017年吉林省开展了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等试点以及“健康生活·悦动吉林”“玩冰踏雪·多彩冬日”等系列活动,成效显著。2018年,吉林省通过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建设全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示范项目等方式,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破界”产业定义
重归幸福“初心”
抓住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发展幸福产业,在补足城市短板的同时扩大内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幸福产业进行系统认识和准确定义显得尤为必要。幸福产业是为人提供健康、智慧、快乐、活力等产品和服务,为人创造健康、智慧、快乐和活力等幸福价值的产业。
过去的产业分类诞生于工业时代,主要是按照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来划分,即一二三产业。这样的分类方式展现了随着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产业层级发生的变化,也展现了经济社会与产业层级的关系,即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越高,第三产业(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就越大,这样的分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9年,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的产值已占到GDP总量的53.9%。
但是,在以科技创新和信息革命为驱动力的新经济时代,信息的不对称性大幅降低,生产要素之间形成了高度而紧密的交互与融合,产业生长的底层逻辑也在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再简单以一二三产业的定义来认知产业,已无法有效描述产业之间紧密而复杂的交互关系,无法厘清各产业对经济和社会的实际贡献率,对产业的成长、产业生产力的释放已经形成阻碍。
比如,传统的农业是第一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是第二产业,乡村休闲度假是第三产业。但是,在一个田园综合体中,上述几个方面已高度融合,很难分清一二三产业的边界,也很难厘清相互之间紧密复杂的关系,亦不可能简单按照一二三产业的统计口径去厘清各产业对经济的实际贡献。这样的产业分类方式不仅在统计上失去了意义,更重要的是,按照这样分类制定的产业政策、城镇政策、考核制度等,客观上形成了资源和要素的切割与分裂,已经难以适应新经济时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笔者对幸福产业的定义,突破了以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来划分产业和以产品来定义产业的局限,而是从人的需求出发、从创造价值的维度来重新定义产业,从而彻底打破资源和要素的分割,推动产业之间的共享、协同与融合,从“有界”到“跨界”再到“无界”,为实现产业的生态化、推动生产力的释放奠定了基础。
创造幸福价值
推动产城融合
从幸福产业的定义出发,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分层级展开,深层次认知和理解幸福产业。
第一,幸福产业是由人定义、为人创造价值的产业。
幸福产业是为人服务的产业,旨在为人创造多层次、多维度的幸福价值。从这个角度看,幸福产业是由人定义的,即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产业。
幸福产业是由价值来定义的产业。产业不再是由具体产品或服务来定义,无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内容是什么,最终都是为人创造幸福价值,所以,幸福产业所有从业者本质上都是在做同一件事情,而不是“隔行如隔山”。
由于幸福产业服务的对象一致、创造的价值一致,相互之间的价值要素可以打通,形成信用、用户、内容、场景、数据等各要素的共享、链接、协同与融合,形成新的生产关系、产业生态,从而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过去卫健、文旅、养老、教育等产业被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很容易造成资源分割、政策不同、统计标准不一,进而很难实现流量共享、内容互补、价值共创,形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但以幸福产业的定义来看,这些属于同一个产业,完全可以打通各自壁垒,在一个平台上运营,实现协同融合发展。
第二,幸福产业是产城共生型产业。
幸福产业是自带人口流量的产业。比如,发展文旅、康养、生态等幸福产业项目,必然带来城镇人口持续净流入,进而推动城市资产升值和财政收入增加。幸福产业本身就是城市为百姓提供公共服务的产业。幸福产业强,城市功能就强,城市价值就大。幸福产业是融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业,幸福产业强,经济和社会的融合程度就高,城镇的发展就更加均衡,城乡统筹也更容易实现。
由此可见,幸福产业在推动产城融合、推动产城价值同步增长、推动经济和社会融合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动力作用,是决定城市价值的主导产业和核心产业。
第三,幸福产业是数字产业。人类正在从工业时代走进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以全社会、全要素为坐标,以人的需求为导向,以开放、共享、链接、协同、融合为组织方式的全新的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模式。
一切经济活动的落脚点都是为人服务,无论实体经济还是数字经济,其发展的根本逻辑都是满足人的需要,为人创造价值。幸福产业服务的对象是人,而人的需求相对容易数字化。第三产业之所以数字化程度最高也最容易实现数字化,与其服务的对象是人有很大关系。
幸福产业创造的价值具有一致性,幸福产业的项目、产品、服务在信用、流量、内容、场景等各方面,完全可以打破企业边界、部门边界、区域边界,通过数字化实现共享与链接,形成产业生态,推动价值共创以及产业的融合与高质量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看,幸福产业本质上就是数字经济。定义和发展幸福产业,是发展数字经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综上所述,幸福产业不是一个简单的词汇,而是诞生在新经济时代的全新产业形态,“新经济”催生了“全产业”——全生态的幸福产业。幸福产业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破解社会主要矛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全新产业形态。鲜明地提出并系统定义幸福产业,对于改变社会资源的配置与价值创造模式,推动产业创新、培育产业生态,优化生产关系、释放生产力,推动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原标题:杨乐渝:城市更新释放发展潜力 幸福产业打造美好生活
相关文章
评论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