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功案例余杭沪杭高速入城口景观改造提升工程
余杭沪杭高速入城口景观改造提升工程

余杭沪杭高速入城口景观改造提升工程

Landscape improvement project of Yuhang Shanghai-Hangzhou high-speed railway entrance

设计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所在: 浙江杭州余杭区

项目类别:景观设计

项目类型:城乡公共空间

项目风格:现代简约 新中式

  开发商: 杭州余杭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

{余杭沪杭高速入城口景观改造提升工程} 项目位于 {中国浙江杭州} ,项目规模 {85480平米},属于 {城乡公共空间} ,项目风格定位为 {现代简约-新中式} ,设计时间从 {2018-03到2018-12}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接受 {杭州余杭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 委托,历经 {275} 天圆满完成设计任务,如果您对该团队设计感兴趣,请点赞和评论将项目推荐到网站首页及项目频道列表首位,更多的设计师将因您受益,期待您在线留言或者来电预约咨询。
约TA提供服务

项目详情发布时间:2021-11-18

项目名称:余杭沪杭高速入城口景观改造提升工程

设计时间:2018-03 - 2018-12

项目规模:85480平米

委托单位:杭州余杭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方案设计:汪洋、沈灵之、叶晓敏、傅睿、陈锋、楼佳宁、潘洋洋、金利华、庞立峰、李金、宋俊、陈晓宁、邹豪

施工单位:浙江中亚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导读:

余杭沪杭高速入城口位于杭州市临平新城核心区,是进入临平最重要的城市门户,也是展现余杭区 “全域美丽”的景观载体。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入城口景观发挥了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作用,然而可赏不可游的模式足见其在公共空间属性上的严重缺失。如何发挥入城口土地的综合利用价值、缓解城市人地矛盾、展现余杭区美丽人居环境,以上问题激发了我们对入城口景观进行全新的定位思考与探索实践。

总平面图

绿色门户&城市山林


项目背景


余杭沪杭高速入城口位于杭州市临平新城核心区,是进入临平最重要的城市门户,也是展现余杭区 “全域美丽”的景观载体。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入城口景观发挥了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作用,然而可赏不可游的模式足见其在公共空间属性上的严重缺失。如何发挥入城口土地的综合利用价值、缓解城市人地矛盾、展现余杭区美丽人居环境,以上问题激发了我们对入城口景观进行全新的定位思考与探索实践。


现状分析+设计推演


设计说明


项目位于沪杭甬高速余杭收费站北侧,整治面积约8.5万方。入城口整治前存在地块定位模糊、空间层次单一、配套设施缺失、绿地参与性差、交通组织欠缺等问题。本次设计在“绿色门户、城市山林”设计理念下,突破传统入城口可赏不可游的设计模式,采用“半面半园”的定位,即沿收费站及迎宾路一侧为入城口形象展示面,北侧腹地改造为可游可憩的城市公园,达到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在遵循城市化进程发展规律基础上缓解城市人地矛盾。具体设计方面,通过三大层次进行改造提升。首先,通过掇山理水,一则丰富场地空间层次,契合杭州山水城市的景观特质,二则通过景观湖的开挖实现海绵城市雨水调控,缓解周边市政路网的积水问题。其次,契合地形地貌广植嘉木,春赏繁花如雪,夏纳积翠繁荫,秋观林泉烟霞,冬看疏林晚照,四时之景不同,最大程度实现绿地的生态效益,营建绿色健康、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最后,遵循以人为本,增加公园配套设施,完善交通组织,构建多元活动空间,使人们流连其中,游而不知其倦,打造一幅兼具人文景观与自然生态之美的城市山水画卷。理念创新、定位突破、三大层次,多重举措之下,入城口地块已蝶变为“不离繁华而获山林之怡,大隐于市而有林泉之致”的迎宾公园,成为现阶段入城口景观设计工程的典范。


设计构思及策略

通过掇山理水,遵循“山有气脉、水有源头”的自然规律,丰富空间层次,搭建“淡烟流水城景幽”的城市山水空间骨架。其次,契合地形地貌广植嘉木,春赏繁花如雪,夏纳积翠繁荫,秋观林泉烟霞,冬看疏林晚照,四时之景不同,任其在这一方天地间诗意流转。最后,遵循以人为本,增加公园配套设施,完善交通组织,人们流连其中,游而不知其倦。


新材料应用


铺装采用硅砂滤水砖,利用微颗粒界面改性技术,

雨水落到砖表面张力变小而滤水的原理,

实现滤水而灰尘不易堵塞的效果,

具有高强度、高透水性、抗风化、耐脏易清洗等优点。


具体设计

海绵城市设计、绿化树种选择及种植模式、生态驳岸设计


设计感悟


本次设计在“绿色门户、城市山林”的设计理念下,

突破了可赏不可游的传统设计模式,采用“半面半园”的定位,

实现了入城口景观形象展示和功能使用的统筹兼顾。

通过掇山理水构建山水空间骨架、广植嘉木营建绿色人居环境、

以人为本构筑健康宜人公共空间三大层次,打造一幅兼具人文与自然生态之美的城市山水栖居画卷。


改造后实景鸟瞰


主要技术创新点


创新技术设计的难点及先进性:
(1)理念创新——复合功能策略打造入城口景观
本次设计提出入城口景观形象展示和功能使用的最佳契合点,植入公园城市设计手法,打造“城面园心”的特色迎宾公园,沿收费站及迎宾路一侧为入城口形象展示面,北侧腹地改造为可游可憩的城市公园。采用复合功能策略,遵循土地集约高效利用,重温人文关怀,构建多元活动空间,实现园林综合效益产出最大化。
(2)具体营建技术要点
首先,通过掇山理水,遵循“山有气脉、水有源头”的自然规律,丰富空间层次,搭建“淡烟流水城景幽”的城市山水空间骨架。其次,契合地形地貌广植嘉木,春赏繁花如雪,夏纳积翠繁荫,秋观林泉烟霞,冬看疏林晚照,四时之景不同,任其在这一方天地间诗意流转。最后,遵循以人为本,增加公园配套设施,完善交通组织,人们流连其中,游而不知其倦。
(3)海绵城市技术运用
项目利用景观湖的调蓄功能有效解决了场地雨水径流排放问题,减轻周边市政管网压力,消除望梅路口路面严重积水现象。建立区域“绿色海绵”,将水资源化,用于全园绿化浇灌,使雨水发挥综合服务功能。
(4)技术创新——景观湖自循环生态系统、水下森林构建技术
新挖景观湖8500方,岸上林泉秀色、水下生机盎然。景观湖采用相对封闭的生态循环系统,湖面采用软底设计,利用HDPE膜防止大面回填区域的土方沉降导致湖面漏水,节约工程造价又利于施工。同时在景观湖东侧设置一套一体化水质净化设备,对湖内水体进行循环处理,增加水体溶解氧,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有机污染物以及滋生的藻类。同时,本项目引入水下森林建构技术,通过水体检测处理、土壤改善、添加生态矿物基等技术手段,栽植四季常绿矮形苦草等沉水植物,投放鱼类和底栖生物,构建水下生态平衡系统,使得水体长年清澈透底。


半面半园场地定位

自然为底、山水特质;生态为基、科学持续;以人文本、诗意栖居;功能为要、健康社交

改造后实景图


项目经济技术指标


整治红线面积约85480平米,

其中绿化面积73128平米,

硬质铺装面积5471平米,

水体面积6745平米,

建筑面积136方,

绿地率85.5%。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是否匿名评价

全部评论0

  • 回顶部

  • 分享

  • 评价

    0
  • 点赞

    1

咨询

咨询

在线客服

工作日:9:00-18:00

电话客服:01086463506

工作日:9:00-18:00

官方交流群:708885475

立即联系

您还没有登录哦~

登录

注册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