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立即登录
东阳市人民广场人防工程及其周边交通与景观提升工程
项目详情发布时间:2024-09-01
项目名称:东阳市人民广场人防工程及其周边交通与景观提升工程
设计时间:0021-02 - 0023-06
项目规模:8万平方米
委托单位:东阳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导读:
东阳市人民广场人防工程及其周边交通与景观提升工程,以“政务休闲融合-上下空间叠合–礼仪生态整合”的设计理念,打造城市名片,共铸文化客厅。项目通过优化交通组织、设置地下停车,实现广场空间更新改造,营造复式景观。设计巧妙融合东阳历史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形象,满足市民休闲需求,同时兼顾人防功能,实现平战结合,为东阳市高质量发展增添亮点。东阳市人民广场人防工程及其周边交通与景观提升工程
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广场改造提升工程在东阳市中心地带展示出大气磅礴的门户形象,为东阳人民创造出一处亲切宜人的城市共享客厅,为东阳市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提升前广场现状
提升后广场实景
广场东侧实景图
西侧绿地实景图
滨水实景图
夜晚实景图
中轴实景图
下沉广场实景图
局部实景图一
局部实景图二
局部实景图三
一、改造动因
1、交通拥堵
本项目位于东阳市核心区,东阳江北岸,东阳市人民政府南侧。
早、晚通勤特征明显,高峰时段周边道路均拥堵严重,地块内部慢行交通与车行交通冲突明显。
2、停车位不足
现有市政府的院内及周边停车位总计约1300辆,而院内日常工作人员约1800人,已发放通行证数量2064张,停车位数量存在较大缺口。停车空间严重不足,导致大量地面空间被占用,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及室外景观品质。
现状交通组织
现状停车分析
3、景观单调、缺乏活力
原有广场建设于2000年初,以广场、整形灌木、树林、园路为主,设计手法较为老旧,材料破损,难以展现时代特色和城市形象。
此外,人性化活动设施和内涵性文化小品的缺失,也使广场的吸引力与参与度较低。
因此广场空间亟需更新改造。
提升前现状
二、设计理念“政务休闲融合-上下空间叠合–礼仪生态整合"
东阳人民广场景观改造设计立足东阳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歌山画水”的城市特色,紧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时代命题,我司提出“打造城市名片,共铸文化客厅”的设计目标。
通过“公园+”的方式构建一个环境优美、文化彰显、平战结合、交通有序的综合性行政中心广场。
结合现状交通堵、停车难,景观旧等问题。借鉴国内外案例,提出三大没计策略:
一、结合人防工程,设置地下停车;
二、优化交通组织、加强通行效率;
三、上下一体,营造复式景观。
在空间形态上,一方面汲取东阳的“东”字为创意源泉,以此构建广场基本空间格局,寓意东阳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融合行政主楼天圆地方、东阳木雕如意云纹的美好意向,将政府形象、活力城景、文化历史融为一体,旨在塑造一个标志性的城市门户形象。
【设计理念创新】城市更新视角下的人民广场景观提升设计探索性地将行改中心地块划分为周边宏观环境提升及具体景观广场改造两大层级,全域提升周边交通环境。
全景重塑东阳城市客厅名片,全时保障平战功能转换作用。
兼顾节庆-日常、早-晚高峰交通需求。构建“多目标、多功能,多蒿求”的政务广场景观格局,为城市政务形象景观。综合型市政景观、人防上盖景观等营造撮供参考借鉴。
设计概念
三、提升方案
广场格局借鉴东阳整体地形风貌——“三山夹两盆、两盆涵两江”。
在腰部设置了寓意“两盆”的缓缓下沉的弧形广场,一方面为地下空间设置了两条纵向敞开段,有效解决了采光、通风、疏散等技术问题;另一方面化平面为立体,将地上与地下统筹设计,营造出丰富的复式特色景观。
“两盆”切分后的地面分左中右三大区域,通过微地形、台地的方式隐喻“三山”。
中间的礼仪大道正对政府大楼,将中轴对称格局延续至东阳江,形成“叠水池-树阵广场-大台阶-旗台-为人民服务景墙-金水桥-旱喷广场”的景观序列,塑造富有仪式感和行政特征的广场空间。
广场弧形边界、方形切分呼应市政府大楼“外圆内方”的空间形态。左右两侧地块设置为休闲绿地,通过疏密有致的植物空间、生态群落式的种植营造舒适怡人的休闲环境。
结合人行步道、休憩场地、活动设施,打造东阳江畔、市政府前的市民绿色活动空间。
景观策略
提升前场地空间(上图)——提升后场地空间(下图)
提升前绿地形态(上图)——提升后绿地形态(下图)
提升前水系形态(上图)——提升后水系形态(下图)
绿化设计策略
低碳设计策略
海绵设计策略
四、地下空间及人防方案
新建地下空间分东、中、西三个区域,以通道连接东北、西北两个地下室,并与周边已建地下车库实现互联互通。功能包含小型车停车库,公交车停车库,下沉广场局部配套商业设施及设备机房。
新建车库与已建车库共可提供约2400个停车位,满足区域停车测算需求。中区积极利用两条纵向敞开的弧形下沉广场解决出入口设置;东西两区结合地面绿化隐藏出入口,与景观高度融合。
缓缓降低的纵向敞开广场及下沉庭院,为地下空间解决采光、通风、消防等固有缺陷,但对人防口部和主体结构的防护密闭是巨大的挑战。
设计通过防护区和非防护区的巧妙划分,地上与地下统筹考虑,使人防工程摆脱暗无天日的标签。
人防分区结构图
地下室停车布置图
纵剖面和横剖面
【设计方法创新】风景园林主导。多专业跨域合作、全生命周期统筹的设计方法对应观划、设计、建设、养护、运营全周期的不同需求。组建规划设计、交通设计、人防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亮化设计等多个专项团队。
创新构建以风景园林为引领。融合多学科力量,整合多尺度空间。
协同多时空发展的规划设计方法,为东阳城市更新打造硬核成果。
【关键技承创新】地下室顶板上方限制荷载条件下高回填的多类型技术处强方案、在地性生态景观系列技术、生态韧性提升。
雨水回用系统,发光混凝土等生态环保新材料研究应用等关健技术,集成示范于规划设计至建设管护全过程。以绿色科技支撑城市生态建设,有效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综上所述,本案采用“公园+”的方式将人防需求、停车需求、交通需求,融合进高质量环境塑造与高品质生活构建之中,
“缓一方停车之难、 得一处休憩之地、开一扇文化之窗、筑一城防护之盾”,充分融合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于三位一体。
相关作品
评论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