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立即登录
企石镇黄大仙公园景观提升项目勘察及设计
项目详情发布时间:2022-08-29
项目名称:企石镇黄大仙公园景观提升项目勘察及设计
设计时间:2019-07 - 2021-04
建成时间:2021-04
项目规模:21.21公顷
委托单位:东莞市企石镇水务工程建设运营中心
导读:
企石镇黄大仙公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企石镇东江大道,始建于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黄大仙公园的古庙建筑背靠金校椅岭,初名黄仙翁祠,从建造至今一直香火鼎盛,以石奇、林茂、风凉、景幽著称。本项目是黄大仙公园修复与扩建工程的配套环境景观提升工程,也是滨江生态轴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游客和信众打造烧香祈福、感受传统民风民俗、观光旅游、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提升工作中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对区域起到积极的环境效益。▲水资源保护科普教育园实景图
本项目范围位于企石镇东江道以北,东江以南,西起市第五水厂围墙,东至东江大桥的滨江绿地带,总范围约40.91万平方米,修复提升范围约21.21万平方米,其中重点提升面积为19.7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公园入口处景观、生态修复花园、水资源科普教育园、绿道改造区、体育长廊区、滨水休闲公园等的改造提升。
本项总体目标定位为“江畅水清、生态健康、岸绿景秀”,以“高阁仙踪,企石文化韵流芳;滨江画廊,流光溢彩魅力扬”为设计主题,尊重黄大仙公园原有的“水聚明堂”堪舆规划格局,顺应周边山体之势,以水为魂,梳理当地的文化脉络和自然资源,构建多大元素相互交融的生态发展格局,创造宜居、宜游、宜养的城市山水长卷。
▲总平面图
▲现状分析图
▲交通分析图
充分考虑黄大仙公园提升项目在东江流域及企石镇的地位和作用,满足企石镇政府对宗教场所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妥善处理公园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体现滨江绿地公园功能对环境社会的支撑作用,结合场地自然环境基地及历史文化底蕴,充分挖掘生态公园和宗教纪念性场所等特色要素,使地块成为企石镇的一个重要生态门户,让市民在这里尽情沐浴在自然山水与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感悟自然、体验生态、科普自然,发挥生态湿地的多方面功能。
通过提升滨江绿道系统,完善配套设施,融入健身康体理念,并增设生态修复花园、水资源科普教育园、滨水体育休闲公园,使滨水长廊形成一条完整的生态景观轴,“把珍珠串成项链,美景连成画卷”,与东运河绿廊相辅相成,主要技术特色如下:
1.入口景观提升:在现状基础上提升公园入口形象,增设配套厕所、黄大仙景墙等与古庙建筑风貌相统一的园建设施,完善服务配套。
2.生态修复花园:由公园停车场东北角原有菜地改造而成,依附原有地势高差,把原有混凝土硬质驳岸改造成生态自然的层级台阶式绿化以美化高差,并在重要观赏点布置体现本地疍家文化的雕塑作为主景,丰富精神文化内涵,通过植物过滤花园、层级绿化、疏林草地、芳香曲径等不同的生态景观空间,打造生态修复花园。
▲生态修复花园平面图
▲生态修复花园立面图
3.水资源科普教育园:滨江临建拆除后用于建设水资源科普教育园,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结合本地水文化与海绵城市功能与科普教育设施,为市民提供水资源科普教育的主题场所。
▲水资源保护科普教育园平面图
▲水资源保护科普教育园效果图
▲水资源保护科普教育园实景图
4.滨江体育长廊:设计把滨水驳岸及沙滩改造成分层叠级驳岸,利用退缩台地空间打造为体育长廊,在原有抛石驳岸外增加石笼挡墙修复驳岸,兼具防波堤与湿地水体过滤的功能。
5.滨江绿道:通过绿道建设,贯通黄大仙公园古庙核心区、东江体育长廊与金椅山登山道路,增加公园的可达性,满足游客游览交通需求。
▲滨江绿道提升平面图
▲滨江绿道升级效果图
▲滨江绿道升级实景图
6.海绵城市理念:生态修复花园、水资源科普教育园、滨水休闲公园设计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利用绿地空间和滨江湿地科学规划雨水渗透、收集、净化、循环使用等海绵功能系统,展现公园绿化空间的生态性。
7.运用本地材料:毛石护坡及挡墙砌筑主材均就地、就近取材选用本地青灰色石块,体现环保节约、尊重本土风貌的理念。
相关作品
评论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