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北京纳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成功案例本色乡村--湖北桃源村规划设计案例
本色乡村--湖北桃源村规划设计案例

本色乡村--湖北桃源村规划设计案例

设计公司: 北京纳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所在: 湖北随州广水市

项目类别:景观设计

项目类型:乡村振兴

项目风格:现代自然

{本色乡村--湖北桃源村规划设计案例} 项目位于 {中国湖北随州} ,项目规模 {50亩},属于 {乡村振兴} ,项目风格定位为 {现代自然} ,设计时间从 {2013-07到2013-10} , {北京纳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接受 委托,历经 {92} 天圆满完成设计任务,如果您对该团队设计感兴趣,请点赞和评论将项目推荐到网站首页及项目频道列表首位,更多的设计师将因您受益,期待您在线留言或者来电预约咨询。
约TA提供服务

项目详情发布时间:2022-03-25

项目名称:本色乡村--湖北桃源村规划设计案例

设计时间:2013-07 - 2013-10

项目规模:50亩

景观设计:北京纳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方案设计:张华、王珺

导读:

湖北桃源村曾是湖北丘陵地区资源最为普通的一个空心村。2013年初,纳墨团队第一次来到这里时,村子里一片凋敝、破败景象。对此,纳墨没有采用大拆大建的改造方式,而是以虔诚的态度对当地淳朴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前置性保护,并提出以“低扰动,低技术”作为实施策略,先行推进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经过精心打磨,项目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代价完成了媒体称之为“无痕迹”的设计落地。


湖北桃源村曾是湖北丘陵地区资源最为普通的一个空心村。2013年初,纳墨团队第一次来到这里时,村子里一片凋敝、破败景象。对此,纳墨没有采用大拆大建的改造方式,而是以虔诚的态度对当地淳朴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前置性保护,并提出以“低扰动,低技术”作为实施策略,先行推进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经过精心打磨,项目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代价完成了媒体称之为“无痕迹”的设计落地。



桃源旧貌




桃源新颜


一、桃源旧貌与新颜

在规划设计的整个过程中,纳墨把“保护”与“活化”作为推进设计的两条腿,融合了生态、旅游、产业和社区多种因素的考量。随着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的同步推进,几年时间里,桃源村完成了生态修复和生活设施的治理改造,本地的传统风貌和民俗民情也得以保留与重塑。随着外出务工者的归巢和青年创客的加入,桃源已逐步走入了自主发展和自我更新之路。在不经意间,一个现实版的桃花源,呈现在世人面前。纳墨团队用他们的汗水和“点石成金”之笔创造了又一处源于自然,融于自然的人间美景。桃源村改造的成功经验不仅使其成为湖北省、农业部、住建部、国家旅游局等认定的标杆示范项目,也多次受到湖北日报、人民日报和北美媒体关注。


平面效果图




二、乡村活化:传统村落发展的必由路径

随着国家“经济新常态”的出现,特别是在城市建设的速度慢下来的时候,乡村的发展却在不断地升温。在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以及精准扶贫、旅游扶贫、乡村振兴等多重语境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和资金投入到了乡村之中,“乡愁”、“情怀”、“民宿”逐渐成为各类媒体的高频词,乡村作用的多元化、立体化、平民化形象突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如何协同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中国传统村落还正面临空心化、建设与开发不当、以保护为由搬迁村民,大搞“博物馆式”开发、村民意愿与村落保护之间矛盾凸显等系列困境。


传统村落“活化”思路提倡为历史建筑寻得新生命,做一个新用途,让公众得以走进并欣赏这个历史建筑。“活化”并不等同于有些人所习惯认为的翻新重建,它既有别于急功近利的大拆大建所造成的盲目破坏,也不同于放弃对文化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尊重而大造仿古建筑,更不是把文物当作“架上古董”冻结保护而任其衰败。实际上,古村“活化” 是一种关于文物保护的“微循环”,它让静态的文物得以动起来,在外表“更新”的基础上,把建筑的商业、观赏功能进行更深层面的改造,把历史建筑再利用,强化公众参与度,同时为公众带来最大效益。


随着现代性冲击伴随而来的各种非传统要素的侵入,传统村落的物质空间和社会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改变具有不可逆转性。实际上,正是经过了历朝历代的变迁才有了现在大众视野下的传统村落面貌。在传统村落旅游活化和文化记忆延续过程中,这里桃源旧貌所说的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体现在业态设计和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如以旅游规划为手段,保护、再现乡村传统行为活动所依托的空间格局和景观环境,主动营造乡土文化传承的文化旅游空间,如传统民间艺术的展示空间、节庆庙会的纪念性空间、曲艺表演的戏台、灯会集市等。另一方面,随着传统社会结构的变化与分异,一些其它主体如旅游开发商、社会团体等也会参与到村落发展中。在传统与现代融合过程中,可以依托多元要素、多元主体共同促进传统村落的活化。



通过传统村落旅游活化,最终目标是促进住民和游客新生活方式的形成,提升两者的幸福感,促进城市空间和乡村空间的共享,这一点在桃源体现的十分突出。桃源村现在已经成为周边市民休闲的重要场所,市民可以在桃源体验慢生活和乡村氛围、吃到健康安全的食品、购买绿色的农副产品、享受和亲朋好友团聚的幸福时光;村民与市民的交流机会增多,其自豪感和幸福感得以提升。



三、桃源介绍

桃源村坐落在广水市武胜关境内,百年石屋,千年柿树,黑龙飞瀑,绿茶飘香,两山夹峙,小桥流水,四时风景如画,是绝佳的养生休闲之地。2012年12月,桃源村以其保有的数百座古旧民居及良好的生态环境,被湖北省批准为全省首个“绿色幸福村”建设试点,2013年11月,被农业部明确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


桃源村民居以石头房为主,拥有2万多棵柿子树,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有600棵,村内生态植被良好,有三座小Ⅱ型水库和一条小河,是当地有名的“世外桃源”——百年石屋,千亩茶园,万棵柿树,曾吸引全国各地的驴友前来品茶尝柿、摄影、绘画,被誉为“苍桑野性美”的聚落。“远看桃源冲,如同在画中;望山不走山,进去是桃源;桃子胭脂红、柿子梅花瓣;同喝一河水,共种一冲田。”从这首清新自然的歌谣中,可以了解到桃源村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特色产业和田园美景,也更能体会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舒适恬静之美。



四、设计初衷

乡村是个复杂的体系,在“三农”战略下,乡村规划不能简单等同于建设规划。按照纳墨所提倡的“大设计格局”来讲,一个好的乡村规划,应当在建筑学科的基础上,融入地理学科、管理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思维。也就是说,除了传统城市规划与建筑学所关注的基础设施、空间、功能、生态、营造技法等等,还要更多的关注到一些软性的东西,比如资源与产品、体验与营销、社区与产业等等。因为,这些都是复兴本色乡村的基本要素。这就要求设计师,既要突破专业局限,更要在知识跨界中,规避多重思维的简单堆砌与杂糅。


保护的目的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时间的敬畏,是保障后世享有了解历史的同等权利的重要手段。保护的落脚点是在于让历史材料更好的流传下去,让当代人不成为历史的罪人。因此,活化就成了保护的手段之一,可以让文物更长久的被保护起来,根据自我再生能力继续生长,而这种生长是有序与无序共存的。文明社会下,乡村的生长应该是有序可循的。

乡村的物质生产与利用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立足于内部循环系统的,各类资源与能源在这个系统中构成了独立的生态链,或者生态网中的最小单元。因此,利用该循环,促进乡村树木、水资源以及原生材料在系统中循环,真正做到低碳,而非仅仅是形式。

桃源村是湖北省最普通的一个山村,自然特点是“一线穿九湾”的格局,一个百年石屋,千年柿树的底色。纳墨对于桃源村最大的贡献就在于,让它看起来,像什么都没做过一样,一个“无痕的设计”。


在最初介入桃源村的时候,纳墨是以公益志愿者的身份,面对的是零散的景观设计点,同时大量的土建项目着急上马,在那样的情况下,纳墨提出构建“生态基础设施”。围绕“地脉、文脉、人脉”展开的设计。


纳墨所做的事情,是帮助桃源村梳理了一个非常健康的基底,给了它无限种可能。纳墨做的景观设计、构建了生态基础设施、让它恢复乡土风貌,就有了一个正确的起始点,获得了各种好的发展机会。设计是基于丰富的景观设计工作经验,以及多年来对于乡村的观察后,所找到的一种“乡村感觉”。乡村的设计,不能只是做房子、空间和环境,这里更需要一个以农民受益为目的的综合性规划。让在外漂泊的桃源人回来,在村子里舒适地、有尊严地劳作和生活,这是项目最大的意义。


出于对乡村本色的追求,纳墨的景观规划,极大的依托了山体、水系、林地、生物物种等自然生态资源,简单说,就是以自然环境和生态格局打底,将建筑、道路、地形等看作景观元素,融入大的环境构图之中。充分尊重场地的原有条件,其间的道路、池塘、丛林、古树、院落等等,都尽量保留了场地原有的状态。野花野草、本地石料、旧砖旧瓦,以及传统的搭建与砌筑方式,不但为村落保留了乡土性,还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周期,同时,也构成了材料与能源的局域循环。



五、设计思路

桃源项目启动时欠缺诸多的条件和有序协同,基于这一点,纳墨索性打破了常规的时序,提出以落地性的景观规划先行介入,并把景观环境提升到 “生态基础设施”的层面先行推进。


出于对乡村本色的追求,桃源的景观规划,极大的依托了山体、水系、林地、生物物种等自然生态资源,简单说,就是以自然环境和生态格局打底,将建筑、道路、地形等看作是景观元素,融入大的环境构图之中。


设计充分尊重了场地的原有条件,其间的道路、池塘、丛林、古树、院落等等,都尽量在保留场地原有的状态。


用野花野草、本地石料、旧砖旧瓦,以及传统的搭建与砌筑方式,不但为村落保留了乡土性,还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周期,同时,也构成了材料与能源的局域循环。







说到这些传统的材料和技艺,很多设计师把它叫“低技术”。而所谓低技术是个相对的概念,实践中也发现,在民间长期闲置或桃源总图流失的传统技艺,反而成为了少数匠人掌握的高技术,哪怕是看似简单的竹藤绑扎技艺。所以,纳墨在桃源采用的低技术,就是本土材料和简单、易操作的工艺运用。并不是每个乡村都会有信手可拈的历史积淀,桃源的文化底蕴,就很含蓄,找不到显性的遗存,就从印迹里挖掘记忆。关于文脉,更希望它是在场所认同下的真实体现,而非简单的符号化的拼贴或复制。


在桃源,纯粹的本土性成了最时尚的东西。这一点可以从项目的反馈和社会的关注上得到印证。


对于现代性,更多体现在了功能、服务和舒适度的提升上。这也是纳墨对于乡村“现代观”的一种态度。生产要素方面,通过规划,在传统的果蔬种植的基础上,补充了蜜蜂养殖,茶叶茶油,原种稻米,并结合旅游,发展了餐饮住宿、会议培训、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桃源的产业重构,经历了适度的示范引导和村民的自发效仿之后,已经逐渐形成了自主发展的良性态势。



几年下来,这个曾经以留守人口为主的空心村,逐渐形成了留守和返乡村民为主体的户籍人口,艺术家和创客等长期居住但是并没有户籍的暂住人口,以及游客、研学类的流动人口的这样的一个新型混居结构。


为新旧居民服务,纳墨新建和改建了民居、戏台、村民中心及客栈、设计师工作室和主题营地、咖啡馆,很多设施是主客共享的,纳墨通过设计关注了服务功能与文化、社交的混杂性,以及不同人群的情感诉求与利益平衡。


经过精心而无痕迹的规划设计,桃源已经成为乡村生活的体验地。桃源的一天,从声音开始。是鸟鸣,将你唤醒,早晨起床,推开窗,看着远山的一抹浓绿,听着溪流的清脆声音,嗅着沁人心脾的花草馨香。这种享受,是城市永远不能给予的。


享用过地道的绿色有机早餐,从乡村主题酒店步出,沿着碎石铺成的小路,可以溯溪而上,去看看乾坤洞内的乾坤,大城寨的大城气象,也可以到大坝上运动一把,体验滨水临风、挥洒汗水的快感。



中午可以在茶场品尝新采摘下的春茶,顺手在菜园中摘下刚长成的嫩绿豆角、深紫茄子,请村里的大师傅做成乡村菜肴,饭后的甜点是用最原真方法制成的柿饼。


更让人心仪的是,当夜幕垂降,月盈如镜,树影弄姿,当真可以像古人一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了,在乡村酒馆里小酌一杯,或是到咖啡馆听听音乐。


这时你会觉得,这才是生活,在桃源,看天高云淡、山长水阔,抛开尘世,心境会豁然开朗,一切的人世沉浮都归真于自然,心在山水林泉间重获自由与快乐。

六、总结

桃源村地处狭长的山谷,原生景观资源和文化遗存分散、凌乱,这决定了围绕其展开的诸多景观节点与主题,也将是散落的布局。那么,规划以什么样的脉络与形式,将其自然、有序地串接,这是纳墨必须考虑的问题。基于对桃源村的深入解读,纳墨的景观规划始终围绕着三个清晰的脉络展开——地脉、文脉、人脉。


把握地脉——桃源村景观规划极大地依托山体、水系、林地、生物物种等自然生态资源,强调生态适应性和自然环境的恢复、完善与维护。具体地说,就是以自然环境和生态格局打底,将建筑、道路、地形等看作景观元素,融入大的环境构图之中。


把握文脉——桃源村的历史印迹和文化底蕴,相对是含蓄的,它隐约于村落的建筑、民俗、生活等各个方面,用心思,总有新发现。其实,并不是每个乡村都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脉基础,只要用心去体会,庭前屋后、花境农田的诗情画意,就是独到的文化。将历史、文化痕迹和日常生活印迹加以提炼和总结,便成为景观规划的时间轴线。


把握人脉——留守和离乡村民、管理者、商户、游客,不论以何种身份、何种行为参与,乡村的一切皆是为其而生。建设以人为本,就是要满足不同人群的生活、休闲、游憩、经营与消费等需求,并强调所有参与者的感官和心理的满足体验。只有这样,汇聚的人才会更多,停留的时间才会更长,项目的生命力也就更加旺盛。


当然,对于这样三个脉络,设计并不能孤立地看待和运用。桃源村景观规划充分尊重场地的原有条件,其间的道路、池塘、丛林、古树、院落等等,都尽量护留场地原有的状态。在此基础上,从材料、色彩、植物种类、环保和生态等方面入手,谨慎的加入一些新的设计元素,力求景观环境既能直观的反映原生的生态和人文背景,又能贴近现代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在景观空间的组织和营建方面上,设计以村落的本土文化为核心,以农耕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等为主题,自然地将农事、节事、民俗、休闲、养生、拓展等体验情境,纳入景观系统。这样,桃源村的景观环境便有机地承载了地脉、文脉和人脉。



在规划设计中,只有创新的设计语言和可持续思维,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物质与精神的创新和发展。桃源村的景观规划,纳墨在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创新——


(1)以落地性的规划设计先行,工程建设也将景观环境看作必备的“生态基础设施”而先行推进,尽可能避免对地原生景观环境的打扰。

(2)景观规划不局限于常规的“绿化”和“美化”层面,在思维上跨界和跨业,主动融入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经营管理、推广策划等相关方向,使景观环境服务于全局,以此提升土地价值和投资回报。

(3)规划设计对场地现有条件的尊重和保留,乡土野草、野花的种植,老旧砖瓦、建材的使用等方式,不但可为现代社会留下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也可为工程建设缩减投资和周期。

(4)营建符合现代游客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参与性景观空间,如慢行步道、主题营地、知青客栈、精品民宿等,以差异化设计面对个性化需求,同时促进乡村旅游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升级。

(5)景观规划通过上述创新,揭示人与自然、历史的依存关系,唤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对质朴人性的关爱,探索现代性与本土性在乡村实践中的融洽关系和实施途径,倡导新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是否匿名评价

全部评论0

  • 回顶部

  • 分享

  • 评价

    0
  • 点赞

    4

咨询

咨询

在线客服

工作日:9:00-18:00

电话客服:01086463506

工作日:9:00-18:00

官方交流群:708885475

立即联系

您还没有登录哦~

登录

注册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