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详情
| 缘起
GENESIS
项目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沿岸,南通城市肌理沿濠河、通吕运河、任港河、长江等几条河道发展,绵延的河岸一直是历史上很有活力的市民空间。1904年,为发展南通地方实业需要,南通港正式成立。20世纪70年代后期,南通港开始了大规模码头建设。近年随着船舶工业的需求,南通港逐步向长江下游深水区发展,场地所在的旧码头逐渐腾退。2019年市政府启动了极具魄力的更新计划,将南通长江岸线近20公里工业码头逐步替换为绿色公共空间,我们的项目由此应运而生。
原始的南通滨江场地有着显著的滨水工业城市肌理。水岸、码头区、城市社区形成明显独立的三个并行片区,周边社区居民片区与长江岸线产生明显的割裂与隔阂,迫切需要构建无缝衔接的联通系统。
虽然河道穿城而过并汇入长江,但在原始的城市绿地规划中并没有对其加以利用构建连接。
项目的首要目的就是重建水岸与社区的联系,促进社会融合与健康,将昔日的工业港口用地重新利用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园,满足了人们对于公共开放空间的强烈需求,达到社会价值与效益。
| 滨江绿道
RIVERSIDE GREENWAY
项目以水利修建堤顶路为契机新建贯通道,提高了城市对洪水的抵御能力,确保公共安全,并将之纳入南通市绿道系统,弥补原有城市绿道滨江段落的缺失。沿通吕运河与任港河水岸拓展的慢行道和骑行道系统深入社区,并直达长江,让滨江更可达。
| 景观通廊
LANDSCAPE CORRIDOR
贯通道将河道沿岸得以修复的废弃场地串联,为市民打开亲水景观通廊,使滨水空间真正成为南通市绿色公共空间的组成部分,原本消极的水岸如今得到市民和社区的有效利用。增强了水岸与社区之间的连接,使滨江空间更易于到达,提高了公共空间的利用率,达到功能价值与效益。
| 人文焕新
HUMANISTIC RENEWAL
项目恢复了南通市民原有滨水生活,使得随工业发展逐渐缺失的滨水空间得以复兴。通吕运河作为百年历史的运河,现在依然有大量货船停靠在两岸,并有船员在货船上生活。为便于船员上下船,项目设置开放的滨水边界及园路组织,让船员得以便捷上岸。这恢复了南通市民原有的滨水生活方式,保留并强化了地方文化和水乡特色,使得文化得以复兴和传承。
| 重塑水乡
REINVENT WATERFRONT
同时,繁忙的江岸驳船景观也吸引了众多市民,形成了独特的生产使用与公共生活交融场景。任港河两岸相比长江及通吕运河尺度更加宜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风貌。近代码头工业兴起前,任港河一度是渔民进出南通城区与长江的通道,承载着当地居民深切的家乡记忆。
项目重塑历史上蜿蜒曲折的任港河水岸空间在南通市的独特身份,吸引市民回到岸边,或漫步或垂钓,重塑水乡生活场景,吸引着当地居民重建与这条南通“母亲河”的联系。
| 功能植入
FUNCTIONAL IMPLANTATION
于此同时,植入更多适宜现代城市功能的空间亦为重要。码头腾退后的原始场地可谓荒凉,大量未经修整的荒地或硬质地面分布在长江沿线,如何对其进行有效改造、充分利用激活这些开放的滨水空间,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
项目团队在分区布局、活动组织乃至经济运营等各个层面为场地指定了完整的功能策略。通吕运河两岸腹地较窄,城市配套尚未成熟,但有着优质的长江景观资源,故在此布置小尺度休闲及长江观景的功能。也结合景观美学及提升滨江景观形象,在通吕运河两岸营造出起伏连绵的草坡景观区,成排的树木和灌木丛形成了天然边界,起伏的地形、一系列花园吸引着市民在此活动,体现了审美价值与效益。同时项目考虑充分预留未来发展空间,伴随城市功能的完善进一步补充滨水空间功能,体现景观塑造的灵活性及未来适应性价值。
| 生境维育
HABITAT MAINTENANCE
项目在增进市民使用的同时,亦关注长江自然生息的生态价值保护。伴随水利江堤工程,在水利施工过程中,景观设计师与水利工程师进行通力协作,在通吕运河及任港河长江交汇河口处保留淤积江滩,成为鸟类栖息的天堂。低干预地在芦苇丛中引入栈道,市民由此可以近距离接触长江的生态。经统计,共有28000平方米的江滩湿地在项目中得到保留,其间栖息着6种约180只鸟类,促进了长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 结语
EPILOGUE
南通滨江滨水空间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工程,项目的建成为工程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实现了棕地的修复、本地水乡文化的传承、城市滨水空间的复兴、提升城市美学品质,为南通市民重新近距离接触长江岸线营造了理想的场所,塑造了南通作为生态园林城市的独特形象,增强了市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相关推荐
首页
项目
搜索
品牌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