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6日李建伟在第十届艾景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会上做主题演讲
景观设计这件事情,我已经做了几十年,多少有一些感悟。对景观设计的认知,也是随着反反复复的实践而积累起来的,在这里有一些想法跟大家做个分享。 首先什么叫景观?我们很难找到绝对正确的答案。它困扰着很多设计师。每个人都想对此有自己的答案。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总的归结为两个方面:景观是画面,还是空间? 大家的看法可以不同,都想抓住景观的核心,找到景观的真谛,因为这对我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对我们几十年的奋斗,可能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把景观当成画面是很多人的追求。建筑师在很早以前就知道空间对建筑的重要性。但无数的建筑师都在把立面和形态当成最重要的目标去追求,景观也是一样。
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一隅
上世纪80年代,贝聿铭先生做了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其中山水墙的画面大家都熟悉,这画面受到很多人的青睐。可是后来它被复制到全国各地,成了“画面景观”的典型。现在的所谓“新中式”设计受其影响颇深。为什么要把一个画面、一个图案当成景观的最终追求?我也不知道这是对还是错。画面肯定是吸引眼球的,会让很多人赴汤蹈火地当作景观的最终目标。 但是景观还有更深层的,更美好的,更有趣的、更有价值的东西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不可以熟视无睹。仰望星空的场景,在纽约中央公园玩耍,晒太阳的场景,在自然的河流和溪流中探索中自然的奥秘,这些美好的空间里,有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景观体验。如果单纯地去追求画面,我们会失去很多对景观空间的深层次的认知。 那我们来看看景观究竟是什么?画面的魅力我们不可否认,但是更重要的是,景观是生活的空间。 我们相信景观是户外生活空间的总体。这句话其实囊获了对景观所有的认知。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景观。它的内容包罗万象,“土地、植被、动物、鸟类鱼类、水系、气象、宗教、历史、居住、生产、生活、交通、政治、经济、健康、娱乐、情感”,等等,都包含在景观空间中。它当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画面。 相信对景观的认识问题一定会引发大家去认真地思考。你所做的景观究竟是什么?究竟要表达什么?该重视什么,忽略什么?下面我想通过几个简单的案例来表达我对景观的几个认知。
01. 景观是对土地的回馈
首先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景观是对土地的回馈。我为什么要讲这样的一个认知呢?回顾一下,人类历史300多万年,我们所有的活动一直是对土地的索取。我们一直在强调我们要什么,我们从来不关心我们的土地、我们的星球需要点什么。我们这一代人能给这片土地留下点什么;那些生灵动物、植物需要什么。我们强调的所谓生态其实还只是人类的生态而已,其它生灵的生态常常被忽略。 真正的生态是全方位的,人类只是作为系统中的一员。因此,设计要回馈土地的系统需求。如果做景观的人没有这种情怀,没有这种系统思考,那我们的项目是有缺失的。这一点我们过去做得不好,需要反思。 深圳前海大量的土地是填海造出来的。原先的滨海很生态,有很多生物在这里生存。但因为我们对土地的需求,我们要建城市,这一大片海域就被填成了城市用地。后来通过多次修复以后,还是没有恢复到土地应有的状态。
深圳前海滨海公园草图
所以我给这个项目画了这样的一张草图:首先是三条生态廊道,或三个景观带。这三个景观带就是我从这片土地的需求出发,来造就一个属于这片土地的景观。把生命空间还给这片土地,或者说是以回馈土地作为设计的出发点。首先被破坏的红树林带要重新建立起来,这是我们对海陆交汇空间的生态恢复。然后建立沙滩椰林带和阔叶林带。这两个林带是动物、鸟类的栖息空间。当然也是为了满足人类在滨海生活的需要。这三条景观带就是构建滨海生态的最重要的空间基础。
覆土驿站效果图
深圳前海滨海公园实景图
02. 景观设计是对资源的尊重
第二个项目的启示:景观设计是对资源的尊重。这是我们最近在广西巴马甲篆镇做的一个项目。也是表达了我们长期坚守的一个基本理念:即以资源为本。从前期的规划图可以看出这的小镇建设很平常,是一个套路性规划,即一条乡村公路,两边布满房子。如果这样做,场地及周边资源就没有被好好利用,根本谈不上建设什么旅游度假小镇,更成不了世界级的养生度假项目。
巴马瑶族自治县乡镇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
巴马瑶族康养小镇概念规划草图
我画了这样一张图:把这里优质的山水资源放在小镇规划里,与功能空间相结合。以河为纽带,把城镇和养生休闲公园连接起来。形成一镇,作为公共服务配套中心。河对岸利用现状山水建立一个公园,作为休闲康养的配套。把周边的农田山林和水域都用起来,成为城镇的一部分。我们不希望农田和镇区是分离的。而这条河可以把周边的养生度假区都串联起来,与镇区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让十个村成为这个城镇的主要养生功能区块。同时把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农业和休闲融合在一起,满足度假休闲的功能要求。
广西巴马甲篆镇养生度假项目
03. 景观设计是系统的产业链
对一个地方的开发建设,我们不要总觉得自己只是做景观的,也不要总觉得自己就只能做建筑;我们心里应该装着的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是我的第三个认知。一个项目要是没有产业、运营和整体的管理思路,就可能存在夭折的风险。河南安阳这个小镇特别有意思,它有一条小河从南到北流经这个镇区。形成两个很漂亮的水库:小南海水库和彰武水库。但项目资源看起来相对零散和单一。所以我们就希望通过设计把产业和现有资源联动起来。
河南安阳小海南泉农业小镇草图
草图是这样的:南边围绕着小南海水库是民宿风情区,利用现有的村落我们可以发展高端度假产业。镇区可以以这条小河为基础进行景观改造,形成商业休闲小镇。北边水库可以植入水上娱乐和水上观光产业。北面水库往西用一条乡村景观道沿溪流连接几个村庄,然后向南与小南海水库相连,形成一个环状的大结构,以文创小镇、村落和庄园为产业形式。大环的中心就是我们的森林公园。森林公园边上是文旅和旅游文创项目,将一些艺术、手工体验、传统工艺,等等,在这个缤纷田园区实现,形成产业联动,这样就使得这个项目不仅仅是一个景观工程,而是一个生活空间。
04. 景观设计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第四个认知:景观设计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我们做景观的都期望自己的项目能有多方面的成功;比如说投资2个亿,能产生20个亿的效益;能够带动更多产业的发展,帮助地产销售,能够提升土地价值,让所有的经济活动跟我们的景观相联系。 这张图是一个公园综合体的项目,是我们的设计师设计的。东南部主要是一条高速公路的出入口。高速公路下来以后进入这个三角地带,面积约20公顷。设计师想要做以一个牡丹为主题的公园。边上配套了一些建设用地、居住和商业用地等等。
铜川牡丹园综合体项目平面图
这个项目前期设计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品质问题。虽然设计把所要求的功能都放进去了,但品质不够理想。公共空间的利用率也很低。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怎样改进,创造和提升这里的品质。于是我重新画了一张图:首先将场地的中心作为公园的主要景观岛。让人在四周直接能够看到我们的核心景观:这个岛屿就是周围所有功能区块的共享空间,这里是全园最精彩的地方。
重新规划后的铜川牡丹园综合体项目草图
由于北边的公路并不是一个活跃的地区,对面是个学校,又是条断头路,做商业街很难成功,所以我把商业集中在西北角道路的交叉口,与公园的出入口相连,这样就成了公园商业。东边的地产和酒店与公园一水相隔,互不干扰,相得益彰。 通过前后对比,同样的土地,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却完全不同。所以说品质很多时候是空间及其相互关系决定的。有效协调好空间关系,就能提升公园、酒店、居住、商业等产业品质。
05. 景观设计是系统的资源整合
下面这个设计认知我把它称之为“景观设计是系统的资源整合”。这个项目场地在池州,是长江边上的一个岛。岛上有最古老的码头和村落,同时它跟这个城市也发生着非常重要的联系。 新老城区分布在岛的两侧,南边是一个叫平天湖的风景区,再往南就是5A级景区九华山。池州的地理位置和资源非常优厚,只是现在还没有被人们注意到。相信将来池州一定会非常火,完全可以成为一个非常美丽的旅游目的地。新老城区就在长江边,像一个哑铃的两端,中间由这个岛屿连接。见到这样的资源,真的让人兴奋不已。
安徽池州滨江白沙洲项目草图
这是我画的草图。除了东西向连接了新老两个城区,这个场地不是长江上孤立的一个小舟,而是向北联系着长江,与江中岛构成直接的视觉联系。向南联系着平天湖,以及更远的九华山。通过这个小岛我们给这个城市建立了一条从长江到九华山的壮丽宏伟的轴线关系。有了这个思路再看看这个城市应该怎么布置呢?我们以一条绿道通过沿江的观光带,把东部的老城区和西部的新城区进行串联。然后向南穿过城区围绕平天湖形成大环线,再跟九华山建立一个直接的视觉联系。这就使得池州成了九华山下的池州;而不是过去单一的一个工业小镇,而是九华山下和长江带上的旅游重镇。有了这个系统资源的整合,池州就有了光辉的未来。
06. 怎么看待景观的空间秩序
下面这个项目所要表达的认知是怎么看待景观的空间秩序。我认为建筑是秩序的产物,人类为什么需要建筑?因为人类需要安全,生活需要秩序,所以我们创造建筑来保护自己。然而建筑的封闭性使我们感觉孤独,失去了很多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为了摆脱建筑的束缚,因而有了庭院。有了前庭后院我们还觉得不够,于是就有了城市公园、绿廊、绿道、母亲河,等等。再往大了走就是广阔的大自然,这实际上是一个从有秩序到无秩序的空间发散过程。 这就回答了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景观?对景观的需求是因为我们需要自由。所以景观是为自由而生的,景观空间也是为无秩序而生的。 我们千万不要在公共的大空间里做很多限制人活动的设施。而应该让人们能够在大自然中尽情地释放心情,享受自由,以得到与自然交流的乐趣。
吉林松原孝庄祖陵改造项目草图
这个项目是吉林孝庄祖陵的改造项目。左边就是查干湖。右边是城市火力发电厂,南边是城区。场地现状条件并不好,原建设比较低端。我画了这样一张图:从南边这个点进入园区后,我希望这里从有秩序逐渐变为循环发散的空间状态。让人走进这里产生一种空间无限延伸,心情逐渐开朗的感受。
07. 让景观设计预见未来
下一个设计所要表达的是“让景观设计预见未来”。这是我对海南省的国土空间战略的构想。海南岛过去基本上是两级发展。一个海口,一个三亚。现在沿着岛域的两边都完成了环岛旅游的带状开发,基本上以滨海酒店为主,少有其他类型。以酒店为主的滨海大环面临一个很重要的发展升级需要,就是要从旅游点变成旅游区。这样旅游就不是住一晚酒店,而是能住上一周、一个月也觉得有的玩,有的看。通过将“点”变成“区”,完成旅游项目的升级改造。这样就急需资源整合。向岛内进行延伸。
海南省国土空间战略构想草图
海南的资源其实并不局限于滨海,还有气候、农业、民俗、森林、火山等资源。每一个县都有很多有特色的农业产品。同时还有很好的水域,景观资源。于是我画了这样一张图:除了沿海的大环线,海南应该大力开发乡村的农业资源。中间这个环就是贯穿海南农业的一个主要的环线,它串联着众多的乡村、小镇和民族风情区。这种串联对于海南农业资源的综合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在山顶部五指山区形成一个森林绿环,串联着多个国家公园、旅游区和火山公园等等。这三个环联动可以带动未来海南30年到40年的发展。
08. 通过景观设计让我们走出误区
第八个设计认知:是通过景观设计让我们走出误区。过去我们在开发建设中有太多的误区,很多都是致命的误区。 湖南是三面环山,中间是湘中平原,北边是长江中游平原。这基本上就是“三湘四水”的大地理格局。几条河通过山区流向洞庭湖,最后注入长江。过去我们一直是围绕长株潭三个地区重点发展省域经济。把所谓长株潭三个城市交汇的“绿心”作为发展的引擎是个错误。因为与湖南的地理环境不相符。长沙人不愿意往南走,认为南边荒芜,湘潭也不愿意往长沙跑,株洲也是同样的原因。说白了这个绿心是三个城市的城郊结合部,人们都不愿去的地方。所以这个绿心建设了十多年都没有发展起来。倒是湘江新区发展得不错,因为湘江才是发展的引力所在,而“绿心”反而毫无吸引力。
长株潭城市一体化
湖南省空间战略规划草图
我重新画了一张图,以洞庭湖为中心朝向北面的长江形成一个U型开口。这个开口非常重要,将澧县、常德、益阳、长沙、岳阳连接形成了一个U型环。这跟广东的大湾区很相似,一个是向南的U型环,一个是向北的U型环。长江经济带就在北边。洞庭湖也在这里,这是湖南经济的大窗口!很可惜,我们过去对此一直熟视无睹。如果我们不把这个环利用起来,不围绕这里发展,整个湖南的经济就很难有所突破。有了这个U型环,长沙以南应该沿着湘江发展,将湘潭、株洲、衡阳连接起来,这就是景观能看到的,让湖南走出误区的新模式。
09. 将景观设计作为经济的推动力
第九个设计认知:将景观设计作为经济的推动力。这是一张福建的空间战略图。福建真是个有福之地。它有非常长的滨海岸线资源,而且很有特色。沿海大小岛屿众多,形成很多很多的小湾区。但福建的发展也是两极分化。沿海经济带发展得很好,但整个的山区经济发展的非常不理想。沿海和山区缺乏有效互动,资源得不到共享,就导致了贫富差异相对较大。我画了这样一张图:把滨海和山区资源串联起来构建一个核心圈,一方面促进山海联动,同时可以辐射周边地区,达到资源共享。各城市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互补。这不光是一个交通环,景观环,也是产业动力环。让山区的产品能够很快的到达滨海地区外向输出。沿海的文化技术可以直接向山区输送,所以我们做景观真的不是只做图像、画面,做漂亮的东西;我们也能推动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
福建省空间战略规划草图
福建平潭岛规划草图
这是我对福建平潭岛的筹划构想。过去有很多有名的规划大师都在这里实践过。规划做了一轮又一轮。但是这里20多年来一直没有太大的发展。根源是它太孤立。很少与周边的区域互动。大家都一心想着能够引来台湾的投资,而忽视了与内陆的关系。摆在自己面前的一个海湾,可就是视而不见。世界上很多地方的经济都是依靠湾区发展起来的。其实湾区就是一个聚宝盆。我画完这张图跟管委会的主任交流之后他豁然开朗。主要思路就是要以湾区概念带动岛屿的发展。孤立的发展这个岛屿是没有希望的。有了这样一个湾区的大环线,把内陆的经济通过湾区与岛屿的经济活动互动起来,就给了这个岛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10. 景观设计是多愁善感的艺术
最后要说的一个设计认知是“景观设计是多愁善感的艺术”。这是在郑州黄河边上的一个场地,有180平方公里。这是我第一次面对这么大的区域筹划。场地在平原新区,基本上是一片30万农业人口的河滩地。为了防洪,村民要迁出河滩;生态要维护,经济还要发展。面对这么大的项目,我感到特别的忧愁。后来我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做设计一定要有悲悯之心,敬畏之心和同情心;需要真心的关爱土地,关爱生活在这里的人民,思考场地的未来。
黄河河滩荒野湿地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护河滩荒野。这片原始的河滩地属于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人们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的见证。我希望能够把这片河滩荒野保留下来,所以在低滩地我们划出了一个湿地保护的大系统。人不要去动它,留给鸟类和鱼类等生物;也给河流一个自由呼吸的空间。
河南中原黄河中央公园草图
然后我画了这样一张图。通过疏通河道,保留河滩湿地,建立一个水环境系统。两岸的低滩地尽量保留自然的湿地和荒野,之后在河流中部建立一个“中原之舟”的主题公园,以表达郑州作为中原崛起的一个中心城市形象。
在中部和高滩地,保留农业并分成了五个大区,即万亩桃园、智慧农园、河滩休闲公园、森林公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园。保留了农业,但是要迁走村民,迁走他们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这里的农民多是来自三峡库区的移民。他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现在又面临着迁移……怀着悲悯之心,我提出一个概念:“拆走一个村,留下一片林”。我们总得让人们留下一点记忆吧,至少让他们能够回望自己的故乡。慢慢地把他们迁走,留下该留下的,让他们的记忆永远能停留在这片土地上,以此表达我对这个地方和人的尊重。最后在大堤上建设防洪景观带,总体的定位就是中原黄河大地公园。因为场地实在太大,一般的公园承受不了这样的名字。必须用这个名字来表达我们对母亲河的尊重和敬畏。
最终的结果是,我们通过一条河讲述的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故事;以一片林,留住了永恒的回忆。我们用一棵树,记录一个人成长的烦恼;用一片田,去承载了丰收的喜悦。每一条路,连接的是心灵和远方;每一个园,都是刻写在大地上的徽章……
最后我简单总结一下:如果你把景观当作画面来设计,得到的就是画面;如果你把景观当作空间来设计,得到的则是生活的全部……
相关推荐
世界人居
0评论
2024-07-24
世界人居
0评论
2024-06-25
世界人居
0评论
2024-06-02
首页
项目
搜索
品牌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