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立即登录
李建伟:景观与水利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结合
2021-11-11阅读:797发布:东方易地来源:易地景观视野作者:李建伟
这些年没少和水利专业的人打交道。无论是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工程都有和景观密切合作的领域。在市场拓展、专业合作、创新理念等各方面,两者的结合都呈现出一些非常可喜的新局面,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相得益彰。景观与水利的结合,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既不是在景观中挖湖、开河,也不是在河道边上种树、种花;两者的有机互补,通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补短、互为增色。应该说,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结合。
在过去的这些年与我们一起工作过的水利专家,如:王浩院士,李叙勇、武业刚、梁威研究员,刘旭、高鹏杰院长,等等,都为我们做好水生态、水环境建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景观设计师们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不少水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同时也为一些水利工程增添了不少景观生态价值。合作的目的既要解决景观的问题、也要解决水的问题,在寻找创意的过程中,成就一个双赢的项目。
不同专业的合作,常常是通过对抗,不断的矛盾斗争;在磨砺的过程中找到最好的、最有创意的、最能够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这种结合是能碰撞出火花的;会在更高的层面上解决了水的问题,也在更高的层面上解决了景观的问题。最终的结果非常令人振奋,不亲身经历,很难想象到这种结合有多么神奇。
面对一个景观设计师异想天开的想法,水利工程师们常常会提出质疑,因为他们是搞科学、做技术的。科学就会有质疑,要把困难摆出来,可能会让你啥都干不成。但你作为艺术与设计的任务,正好就是寻求突破,就是解决他的“啥都干不成”的问题!
如果你能找到克服所有困难、解决所有问题的办法,那就一定是个了不起的设计。千万不要认为工程师们是来为你设置障碍的。不是,他们质疑都是对的。做景观的人很多时候是不懂工程技术、不懂政策规范这些东西;那么就需要有个人在旁边纠正你、指引你,来告诉你这个不成、那个不成。当你的方案被否定了以后,你只能突破固有的专业范围去思考、就会找到更不寻常的出路、找到最佳的办法来应对它。
通常的情况是越难的事情、越看似不能的事情,就越能激发创新思维。太过于简单容易的项目,往往出不了好成果。只有当你遇到挑战的时候,就是要出大成绩的时候。设计就是这么点事。
人类社会有很多非常了不起的科技成果,现在卫星都飞到火星上了,还可能去其他的星球;可能有更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会被发明、发现。如果说景观和水利这么一点小问题都解决不了,那我们景观还能干什么?其实都不是难事,关键是我们动不动脑筋;只要开动脑筋,就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就能找到一个可以解决复杂问题的办法,而且一定是最简单的办法。
景观和水利看似两个不同的行业,实际上两者的交集和共性是非常多的。有共性就可以找到契合点,找到两者之间内在的联系。设计不是要把事情搞复杂,而是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也就是说要有一个懒人心态,不要老想着要勤快;要是人人都勤快了,就不会有那些省钱、省力的发明。懒人才想少花钱干大事、少费力赚大钱;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大的问题,这就是做设计的人应该有的心态。所以一个好的设计师,在思维方面,一定是一个懒人。当然,不是说不干活,就是他一定是总在找最偷懒的办法、最简单的办法、最省钱的办法、不需要劳神费力的办法去解决问题。
设计就是这样,一定不要首先想到从很复杂的方法上去寻找答案,一定是从最简单的切入点去寻找答案,这就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设计师所必须具备的。如果设计搞得特别复杂的话,那就不是好的设计。我的一位老师黄珂曾经说过,艺术家不是补套鞋的。如果这里有漏洞,补一下;那里有漏洞,补一下,最后就是一个烂摊子,不会成为一件很好的艺术品。
有一种思维叫综合性思维,就是你能够调动对多种事物的知识,找到它们的本质联系,用一个简单的办法去解决综合性问题。如果一个设计既解决景观的问题,也解决生态、旅游、水利、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问题,那就是好设计;因为它是花最少的钱、以最小的代价,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设计不要总就一个办法应对一个事情,要用一个办法应对多件事情。这样的话,你的设计才会受到大家的认可,因为你带来的效益是其他的方法所不能取代的。
我一直很固执地认为,既然景观是一个综合性的东西,就得用综合思维去设计,用综合思维去解决问题。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那你就没有综合能力,你就做不了统筹。中国的河流水系众多,异常复杂。如果仅以“水利”的思维对待河流治理,那就是大堤、大坝、水电、加上裁弯取直、标准断面……;如果仅以景观的思维治理,那就是花花草草、阳春白雪一大堆,结果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目前各地河流的一个重要的生态问题就是泥沙淤积严重,水流不畅。普遍由于缺水,要靠设置拦河坝来蓄水;然而到了洪水季节,又需要依靠防洪大堤将河流两岸围的死死的,以保护两岸城市和农村的生命财产安全。结果是平原地区的河流基本上都是地上河,两岸大堤将河道与城市隔离;防汛工作一年比一年困难,费钱费力。河流突破最高水位的年份越来越多,也就导致大堤修得越来越高。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这样下去是不可持续的,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突破,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近和公司首席水利专家朱庆平去了趟山东,考察一条河道的规划建设。现状河道被泥沙淤塞很厉害,河道清淤是我们俩人的共识。那么通过清淤,自然就想到了通航;如果这条河能通航,就意味着这条河所连接的城市、乡村有了一条通海的运输廊道,这无疑是一个拉动经济的重大事项。
这个问题一提出,大佬朱给我的第一个质疑是“水量不够”。这些年山东降雨减少,河流普遍缺水,甚至断流。应对他的质疑,我只好在上游建大型蓄水空间;在洪水季节蓄水、枯水季放水,以满足通航的需要。同时蓄水湖成就了周边土地的商业旅游价值,适合许许多多的项目落地。这是碰出来的第一个火花。
一个问题似乎解决了,他的第二个质疑接踵而至:“坡度太大”。从上游城区到出海口58公里的河道,有18米的高差,必须设闸才能控制住水,否则水都会跑光!好的水利工程师的数字化思维天生就是我们的对头。全域通航看似不行了,那么可不可以分段通航或局部通航?这下第二个创意被逼出来了:我们在河流中段真的找到了一个转弯处,其到出海口的距离18公里,而高差仅2米!这样我们就可以把通海的起点、航运码头设在此处,成为农业运输的枢纽。保留上游的水闸,将上游作为游船的使用空间。
这下把大佬朱搞兴奋了,他有了一个更大胆的创意,在码头的上游建设地下调蓄水库,以保障通航的需要。这样第三个创意就逼出来了!大型水库可以带动更多的旅游、娱乐、休闲运动、以及商业,等等。
这个案例使我们认识到景观设计师与水利工程师的互动是多么神奇!在反复碰撞过程中几个好的创意就产生了。相信这条河的生命力会因此而放大,为当地经济带来巨大的效益。
................................................................
作者简介
李建伟 :1995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景观艺术硕士学位,美国注册景观规划设计师、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会员。当代知名景观规划设计师,“生态设计与艺术相融合”的引领者,主张景观设计最大限度做到人工结构与自然结构的平衡,以景观设计统筹城市规划、水利、交通、建筑等各项规划设计。现任东方易地首席设计师。
相关文章
评论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