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立即登录
以人口为“定位器”布局体育公园,彰显民生含金量
2021-10-29阅读:1131发布:世界人居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有关任务目标,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对符合条件的体育公园,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单个项目的支持限额不超过2000万元。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经济越发达、人口越密集、用地越紧张的地方,体育健身需求越大,健身设施缺口越大。因此,按照人口规模布局,能够突出人口这个‘定位器’,使各地清晰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欠账,指导地方有针对性地补齐健身设施短板,让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跟着人转、跟着人走。”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谈到,“今年4月,我们会同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将体育公园纳入‘十四五’时期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的6类项目之一。”
“这份《意见》是一份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性文件,从设施嵌入、规划布局、建设方式、运营模式、配套政策、保障措施等6方面,提出了19条具体的、可操作的措施,有不少亮点。”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副研究员范宪伟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看到这样一份《意见》出台,我内心十分欣喜。”清华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我国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总量上不少,但是很多都是‘关’起来的,1000座建在百姓身边的开放型体育公园,对于全民健身计划的落地是特别有效的。另外,《意见》根据体育公园建设的问题导向提出很多有针对性的政策,打破了以往一些政策壁垒。”
我国体育公园建设仍属初级阶段
“十四五”时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日益增多。特别是疫情后,人民群众健身需求被大大激发,体育健身逐步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对健身场地设施提出新的需求。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相比,我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仍显不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仍远低于日、韩等周边国家。从国际经验看,强调绿色生态和场地的多样化是日本等国家体育公园建设的核心理念。美国则对体育公园有明确的标准,94%的美国城市公园配有儿童游乐场,87%配有篮球场,81%配有网球场,78%配有青少年棒球场,此外橄榄球场、垒球场、非标准游泳池和滑板公园也是美国城市公园中常见的体育设施。
“东部地区在体育公园建设方面积累一些经验,而中西部地区还处于起步阶段,投入力度较小。具体来看,如浙江省、江苏省连续多年将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建设列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18年—2035年)》明确了体育公园的建设类型和要求,目前已完成方庄体育公园、常营体育公园、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等多个体育公园建设。”北京师范大学王兆红教授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十三五’期间浙江省制定了体育公园和体育设施进公园的建设标准和经费补助的办法,全省各地建设体育公园的积极性比较高,共建设了288个。比如宁波、安吉、绍兴等地了建设了一些有特色的体育公园。”浙江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副处长徐杰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既是人口大省也是体育大省的四川省,综合运用财政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社会领域产业专项债、开发性金融等手段积极引导社会力量通过公建民营、民建公助等方式参与体育公园建设。引导各地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符合条件的“四荒”土地和旧厂房、郊野公园、公共绿地及城市空置场所建设体育公园。如攀枝花市通过“公开竞拍、打捆建设”的方式,要求房地产开发商在竞拍取得住宅用地使用权的同时,无偿建设嵌入式小型体育公园。泸州市与西南医科大学通过校地共建模式建设泸州市奥林匹克体育公园。
《意见》的出台,也提振了许多省市建设体育公园的积极性。
“《意见》中,国家给浙江省提出建设47个体育公园的任务,但是浙江省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四五’期间,将建成80多个。”徐杰谈到,“体育公园建起来,下一步要管好用好才是关键,真正让老百姓能够得到实惠。”
四川省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指挥棒”、“药引子”作用,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积极性,完善体育公园建设的长效保障机制。截至目前,已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3622万元,支持6个体育公园项目建设。
突出人口“定位器”细化体育公园建设标准
王雪莉曾经对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的体育公园进行过调研和比较。她在调研报告中提到,以往国内在建设体育公园时,公园的色彩更足,体育的设计不够突出,因为国内一直没有规范的标准和指标,而像美国1956年就有体育公园相应的配套标准。“这次《意见》的一个亮点,是对体育公园的建设面积、绿化率、功能配置等指标予以了明确。”王雪莉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意见》按照常住人口30万、30~50万、50万三档,按照每人2平方米测算,对体育公园的建设面积、功能配置等指标予以了明确。
“按照人口规模确定体育公园的建设规模、功能配置、辐射范围,是细化实化中央要求的具体举措,使《意见》出台后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区域间情况差异较大,《意见》中提出的这一标准,不是强制性标准,而是指导性、倡导性的意见。各地一定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予以落实,确保体育公园与当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自然景观相协调,做到绿色环保、经济实用。”
同时,《意见》从占地面积、绿化率、功能设置等方面对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的体育公园进行了限定。《意见》要求,体育公园绿化用地占公园陆地面积的比例不低于65%。主要目的是,不让体育设施过度侵蚀绿色空间,确保人民群众在绿色环境中运动健身,呼吸新鲜空气。在功能设置上,至少要具备开展常规球类、跑步健走、器械锻炼、儿童游乐活动等4类功能,至少可以同时开展5种运动项目。主要目的是,确保体育公园功能丰富、全龄友好,让广场舞和篮球赛能够在体育公园内和谐相容,让“广场舞大妈”和“篮球少年”不再冲突、互不干扰。
同时,《意见》支持建设的体育公园,具有鲜明的导向,可以归纳为“三个是”、“三个不是”:一是支持建设把绿色作为鲜明底色的体育公园,不是钢筋水泥堆砌的体育公园;二是支持建设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的开敞式的体育公园,不是体育场馆集合在一起的封闭式的体育公园;三是支持建设健身设施有机嵌入绿色空间的体育公园,不是健身设施过度侵占绿色空间的体育公园。
突破资金和土地等政策瓶颈
“体育用地总量不足,难以满足群众日常体育活动的需求,另外,体育用地空间分布不均衡,城市副中心、多点地区在体育用地数量和面积上与核心区、中心城区差距较大。”湖南省体育产业集团总经理陈彬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的任务目标,资金从哪里来?长期约束其发展的土地等政策瓶颈如何突破?
范宪伟谈到,《意见》提出的政策措施精准发力解决痛点难点,对体育公园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建设方式、运营模式、运营管理、土地利用、审批程序、资金支持、部门协同、督查落实等都提出了专门的、可操作性的详细建议。
《意见》重点强调了三种资金渠道:一是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把体育公园纳入“十四五”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将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对符合条件的体育公园项目予以支持。二是体育彩票公益金,体育彩票公益金支持体育公园购置健身设施设备。三是开发性金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将对各地符合条件的体育公园建设项目,予以优惠支持,开辟绿色办贷通道,优先安排调查审查审批,优先满足信贷规模,优先安排投放。
体育公园布局建设需要土地要素做支撑。近年来各地在公共文化体育等领域逐步拓展到可腾退的旧厂房和旧宅等低效用地,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实现了土地要素的有效配置和使用。
“《意见》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将合理盘活利用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的土地改扩建体育公园作为一项任务,既能够解决体育公园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等问题,也实现了低效用地的再利用。针对体育公园的绿色生态属性,《意见》还提出了拓展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功能,支持利用山地森林、河流峡谷、草地荒漠等地貌建设特色体育公园等内容,是统筹做好体育公园建设布局工作的创新性抓手,值得鼓励和推广。”国家地理空间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刘敏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陈彬谈到:“另外,还需打破行业壁垒,促进设施开放,集中解决部分体育设施利用率低、赛后闲置浪费、多业态融合不足的问题。倡导体育设施与各类公共设施兼容建设,促成各部门资源共建、共治、共享,依托体育事业建设,在做好低免运营的基础上,实现体育产业融合提升。”
相关文章
评论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