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立即登录
李建伟:乡村空间的生长模式
2021-04-18阅读:3605发布:李建伟来源:世界人居网作者:李建伟
上周我参加了艾景在上海的一个演讲会,在会上讲了一个《城市与乡村合二为一》的题目。自以为这是一个很重要,并且经过深思熟虑的话题,但是,讲完以后发现回应并不多。因为题目很有趣,却没有更多的人参与讨论,我有点不甘心。
我认为把中国城市和乡村孤立起来看,就是一个无解的命题,因为城市和乡村的独立,概念的分离,空间的隔阂,经济的差距,等等,导致了城市和乡村问题的层出不穷。所以我在此再次谈及,希望能给更多的人一些启示。
图一 长三角地区的农村
图二 湖北的农村
这是我从上海展会后,在飞机上拍摄的一张照片(图一)。这张照片大家可以看到,基本上是乡村在长三角地区的状态。这已经是最好的状态了,还有更差的状态就是基本上农田都被村子包围了。村子变成了乡村的主体。这张是湖北(图二),跟长三角差距不太大,这张是河南(图三),两个地方从空中看都跟长三角区别不大。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就是占国土57%的乡村,基本上约五分之一是村子,而且分布得这么散,让我一想起来就感到恐惧。中国整个城市的面积才占国土面积的3%,而我们乡村估计占了国土面积的10%。我们有7亿农民,实际上在农村生活的不到一半。大量的农民都涌进城市,只是在乡村留下了这些空房。长三角的农村,基本上每一个家庭,过去可能是两层楼,现在到了七层楼、八层楼!大家全在盖房子!我们西部的很多地区,房屋基本上都住不了人,都不能遮风避雨,但村子里也全是房子。这就是我们的农村!
我们来分析一下。空间给我们展示的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小农经济的农村就是每一栋房屋旁边就是农民用于生产的土地,这就是小农经济的空间模式。每个人都守着家门前的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富裕的地区越来越富裕,贫穷的地区越来越贫穷。一个共同的现实是大量的土地被村子占用。很多地方已经没人种地,人们更热衷于盖楼房,这就是乡村的现状。农村里都是老头老太太和一些留守儿童,这些人怎么去搞农业现代化呢?怎么去解决乡村经济和产业问题?所以我们面对的问题异常严峻。
我们来认识一下农业。在人类45亿年的历史中,农业文明是非常重要和宝贵的发展时期。七、八千年的农业文明史对人类的生存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没有农业,人类不一定有今天,人类不一定还存在;没有农业,可能动物们已全部被人类杀戮。谈何生态!所以农业对人类,对一个国家,对生态,是至关重要和不可或缺的。
狩猎时代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非常厉害。大自然在过去的变迁中,很多物种的灭绝就是人类的狩猎所致。后来有了农业,人类才能安居乐业,动物们得以生存。因此,农业是我们走向繁荣发展和现代社会的基本保障。
农业还推动了工业的发展。最古老的工业都与农业相关。没有农业,工业也不可能发展。没有农村,就不会有城市。两者是一个互相关联的发展过程。因为有了农业的基础,我们才能做好我们的城市,发展工业和建设家园。如果农业垮了,什么都无从谈起。
但是近些年农业逐渐被我们遗忘。人们越来越聚焦城市,人类的智慧一股脑都用在城里,可农村却一直停滞不前。现代城市和农村不知相差了多少个世纪!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农村,跟大都市比起来完全不像是在同一地球。现实就是如此,那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该怎么对待人类生存的基础?这种严峻的形势已经迫不及待地需要我们去严肃的思考。
我认为城市与乡村的两极分化,特别是城市与乡村空间的分离是引起这一现象日益严峻的根源。城市用地中从来没有农耕用地,它一直在城市用地中被剔除。所以造成了现在城市就是城市,乡村就是乡村的割裂现状。我们的城市带着紧箍咒,被红线束缚着,规划束缚着,被各种规矩束缚着,而与此同时,乡村则在无序的发展着……
城市在拼命向高空发展,农村则在无度的向水平铺开,城市占用空间,农村占用土地,这都是城乡空间隔离引发的疯狂而又无奈的现状。城市的文化日益活跃,铺张烂费;乡村的文化则在快速枯萎,术业荒废。由此也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比如城市中的剩女和农村中的光棍占比越来越大……
现代化的乡村建设应该是什么样的?怎么才能解决和改善这些现状?如果我们不从宏观入手,只是给乡村从表面上化化妆,搞一些农家乐,让城里人去吃喝玩乐,根本解决不了农业的根本问题。
现代化的农村一定是规模化的,机械化的,科技化的,信息化的,市场化的,产业化的……然而这些都离不开城市的带动。如果城市和农村继续脱离,乡村就失去了希望。什么“化”都无从谈起:人才到不了乡村,投资到不了乡村,基础设施也到不了乡村。所以我提出城乡合二为一这个观点不是无中生有,而是经过了多年的深思熟虑,是对现实的理解和回应。
要解决农村的问题需要有城市,要解决城市的问题同样也需要有农村。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叫“合二为一”。
图四 传统的城市空间模式
合二为一又谈何简单呢?我常常去新疆和内蒙看看那些牧民是怎么生活的,现在的牧民都是骑着摩托车放牧。这给我什么启示呢?也就是说我们的农民完全可以住在城镇里,到十几、二十公里外的土地去耕种,不一定非要在自己的家门口。这样小孩上学的问题解决了,就医的问题解决了,文化生活也有,商业活动全部都解决了。在这个高铁、高速通勤的时代,上下班通行1-2个小时都在可接受范围内。为什么不可以这样生活?!这就给我们的空间规划提供了更多的想象……
在城市的楼群中挖一块绿地,就能解决了生态问题吗?不可能的。我们成都不是有198吗,那么大的一个公园,里面是高尔夫球场、运动设施和森林跑道,可这解决生态问题吗?也解决不了。不要认为这种孤立的城市公园能拯救我们的城市!灰色的空间里有几个绿色的点缀,再通几条廊道治标治本了吗?既治不了标,也治不了本(图四)。
图五 城市的裂变
城市在空间上的改变才能给城市带来真正的生态,跟乡村融合才是根本上的变化。它的裂变势在必行。(图五)
图六 从田园里长出来的城市
有了高铁,我们不难想象,从核心城区到一个偏远的小镇的速度。一个小时可以走360公里,是高铁完全改变了小农经济时代的模式。核心城区带动次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带动边沿小镇的发展,再让田园进入到城市的大系统中去。我们的每一个城市组团、每一个小镇周边都是农田。城市是田园的,这才是城乡生态的大格局(图六)。
让乡村回归城市,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大城市切割成为小城镇的集群,要让田园穿插期间。让它既有大城市的优势,又有小城镇的惬意和宜居。还有就是要丢掉农民的概念。每个人是城里人,不再有农民的称谓,他们只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工人,住在城镇中,享受着一切文化活动的滋养。一、二、三产都融合在一起。以田园作为城市的基底,这就是美好的未来城市!每个小镇之间都有农田相隔,而不是用城市绿地。林带和公园要花费很多资金去维护,但农田不用,有人去经营生产,这将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绿色空间主导灰色空间!改变城市生态,彻底颠覆过去灰色空间中绿色斑块加廊道的概念。从而彻底消除大城市病,也让7亿农民过上现代化的生活。
之前看报道,最近的雨季大约有六分之一的城镇被水淹。每一年都发生城市内涝,我们的经济损失多少,有多少惨痛的代价!田园对城市的贡献又是怎样的呢?如果我们把城市边缘分块,把灰色空间打散,城区不再是一个大饼,水流很快就可以从城区流到周边的田野中去。储水的空间也有了,内涝消失了,防洪问题迎刃而解。你住的周边都是山田萦绕,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听得到虫鸣鸟叫……这就是田园对城市的巨大贡献,也将对城市的水安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要用田园取代一部分城市绿地,当然不是全部。一些城市公园和娱乐设施还是要有的。
这样的空间关系对小气候的改善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农田引进城市后,能够帮助城市建立通风廊道。城市热岛和雾霾的问题也解决了,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完全合理地融合在一起,让我们的后代不再五谷不分。
田园是最美的生产性景观,四季中千变万化,也是我们最好的记忆家园和精神寄托,与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形成良好的互补。在田园里劳作,就是理想的生活。人们体验劳作的艰辛,同时收获朴实的生活……
图七 美国农业小镇
我在美国上学的时候,去过一个叫瓦巴霞的小镇(图七),美国电影《Two Grumpy old men》就是在这里拍摄的。这个小镇的人口多年都没什么变化,一直是1万五千人左右。这个小镇一二三产十分健全,包括医疗、教育、商业等其他设施。大量的农民聚在这个小镇上,小镇景色十分宜人,文化活动繁多,居住区四周都是农田和湿地。人们既享受着现代化,又生活在自然中……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我太理想化了,中国的现实很难改变,别去努力了。但是如果我们连理想都没了,还要我们干嘛呢?我相信难对付的不是现实,而是我们的顽固!
图八 农业小镇规划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这张图是一个150平方公里的镇区(图八)。图中的所有红色斑块就是一个村子,这里面的村子多得数不过来。怎样让这些村子走向现代化,就是我们要去思考,并付诸行动去解决的问题。如果你连这些都不愿去关注,那就是失职。
这是我画的一张草图,我们要用机械化代替手工,要用高效农业代替低端的种植业。用产业化、多元化、市场化的思维来构建管理和产业链。用集约化、商业化、信息化的运营模式改变农村的现状。最后形成这样的一个大格局。我用三个板块划分了三个主要的组团;一个是南部的农业组团,一个是北部的农业试验区组团,中间是产业组团。我把产业园布置在高速路的南边,生活区、小镇布置在高速路的北边,结合湖区的景观资源在东侧形成了一个产业研发区,因为中部的科技产业发展十分重要,是一个孵化器。可以看出来农业现代化、科技化也离不开空间关系的改变。
图九 镇区规划
农业现代化不是说一些漂亮话就行了,你要把这些落实在实际项目中。我们设计师就是做空间规划的,我们要给这些创造一些实实在在能够落地的空间。这是我给镇区做的一个规划(图九)。产业园区还保留一定的居住空间和一些商业空间,以及边上一些特色村落空间。我们不能把所有的村落都消灭,一些有文化历史价值的,有建筑艺术价值的,都要尽可能的留下来,通过产业来活化空间。规划绝不是一句空谈,一旦落在实处,能实现我们的理想。
简单的总结一下,城市灰色斑块和田园的绿色基底关系将彻底改变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城市里面的农业,田园成为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以后,城市的绿地率也不是问题了,不用去做一些毫无用处的绿地了。而一、二、三产的融合就有了空间。这样就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城乡分离。我们的生活空间会更有趣,相信更加有活力,更加有文化。乡愁就和我们生活在一起,能够记得住岁月;让平等,健康,共享,和谐回到人们的生活中间。这句话我自己非常感动,我觉得这样的方式解决了农民的问题,解决了他们的烦恼和生活,让他们现代化了,让田园生产性景观进入城市,取代了一些毫无生态意义浪费资源的景观绿地,以及形形色色的伪文化产品。未来,城乡合二为一将对城市生活和城市景观产生巨大影响。
相关文章
评论
全部评论1
匿名用户
202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