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院王忠杰解读:二十届三中全会后风景园林行业的新方向
2024-08-16阅读:2048发布:世界人居智库来源:规划中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本文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院长王忠杰围绕相关文件精神的解读,欢迎分享。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谋划部署新一轮改革任务,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历届党的三中全会都承担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使命。改革开放以来,风景园林行业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和城镇化进程,积极响应转型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在保障城市生态安全、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培育和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届三中全会决议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出的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等方面作出的系统部署,给风景园林行业未来一个阶段的发展指明新的方向和广阔前景,也为行业转型提出的了新的任务,带来了重要启示。一、规划引领,聚焦支撑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决定》提出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健全城市规划体系,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修订是统筹城市绿地高质量发展建设的重要前提。当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正在陆续批复,控制性规划已经启动。立足城市更新阶段的新形势、新要求全面启动新一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修订,探索创新涉绿空间规划工具,进而引导和推动城园融合互动发展,已经时不我待。一是推进新一轮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修订。新一轮绿规编制需要聚焦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高品质服务、高水平治理,既要传导细化国土空间规划,更要优化布局结构、保障绿化用地、推动城绿融合,也要科学谋划建设更新项目,推动系统完善、功能更新和品质提升等,还要能对接支撑管理运维,赋能行业治理。二是探索创新多种适用情景的涉绿空间规划工具。进入城市更新阶段,规划作为城市治理的重要工具,需要应对更加复杂的适用情形。探索面向结构性绿色生态空间管控和服务效能提升、城市更新中绿色开放空间建设管控指引、公园和绿道服务功能提升和场地设施配置、绿地多元生境布局和保护建设等方面规划需求,要进一步创新适用、好用的规划治理工具。三是推动城园融合发展和城园互动更新。将各类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的系统化、网络化布局优化作为城市更新背景下城市格局优化调整的重要内容,推动公园绿道等绿色空间与周边城市片区格局优化与融合更新。谋划一批公园化城市片区建设,优化城绿界面和交通组织,鼓励公园外围和绿道沿线协同建设公共服务、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商业消费等设施,丰富服务业态和消费场景,激发提升城市活力氛围。二、提升服务,聚焦创造幸福宜居的美好生活
《决定》提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公园、绿道和居住区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的休闲游憩服务供给的核心类型,是城市最公平普惠、最基础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内容之一,是保证儿童和老年人健康、满足城镇市民美好生活向往,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当前,各地公园、绿道和居住区绿地的发展建设水平仍然参差不齐,实现均匀布局、配置基本功能、丰富类型特色、提升建设品质的需求同时并存。一是开展系统评估,编制公园体系规划。系统开展包括规模总量、空间分布、外部活力、类型特色、设施配置、活动组织、服务能力、管养水平等方面的城市公园服务能力综合评估,精准研判公园规划建设和服务的问题短板。基于评估结果编制公园体系规划,系统谋划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均衡、体系完整、功能多样的公园体系,分级配置公园,丰富专类公园,并依据服务人群的年龄结构、游览时长、活动需求等特征,科学配置各类公园的服务功能类型。二是结合城市更新推动公园及其设施体系完善。落实公园体系规划,加快补齐公园的层级和类型短板;综合运用留白增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等方式,鼓励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增加百姓身边的口袋公园和绿化活动场地;坚持全龄友好、适老宜幼理念,配置多元化的体育健身和儿童休闲场地设施,加强绿色空间无障碍设施改造;开展老旧公园场地和服务设施改造更新,完善功能、提升品质。三是加快推进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彻底转变“强调公园作为景观和游赏空间”的建管理念,将公园体系作为承载休闲、文化、体育、艺术、亲子、交往、研学等多元活动和消费场景、保护、展示和创造城市文化、培育现代生活方式、创新城市生活体验的空间载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开放共享场地和设施建设改造和项目运营;切实增加开放共享区域比例,营造消费场景,让人气转化为消费力;围绕消费场景的构建实施针灸式的公园绿地适应性更新,推动公园管养运维增效降本。四是升级绿道系统服务能力。加快推动城市绿道网络完善,逐步提高建成区绿道网路密度和服务半径覆盖率;丰富绿道类型,整合通勤径、通学径、登山道、健身道、风景道、滨水道等各类慢行线路,形成串联城乡、连续完整、分级服务、特色多元的绿道网络体系,加强绿道与城市慢行系统、公交系统的衔接,鼓励绿道积极发挥慢行通勤功能;完善绿道配套设施和服务驿站,鼓励绿道沿线协同建设公共服务、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商业消费等设施。三、文化铸魂,聚焦加强园林文化的保护传承
《决定》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总书记曾指出“园林文化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瑰宝,要保护好,同时挖掘它的精神内涵,这里面有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近年来,风景园林在承接外事活动、塑造城市特色、促进文旅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价值,已经成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的关键抓手。一是充分挖掘和保护传统园林文化。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高度,认真总结和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精髓和地域特色,讲好中国园林文化的思想内涵和园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与传统智慧。二是构建历史园林保护传承体系。开展历史园林及其非物质文化遗存普查,建立保护对象的保护名录和分布图,明确保护范围、内容和管控要求,制定保护传承管理办法,做好保护传承工作,加强传统园林营造技艺调查和整理,培养一批传统园林营造技艺传承人。科学开展老旧公园更新,不随意改建具有历史价值的公园、保留公园历史记忆和典型景观。三是加强系统保护和修复恢复,在城乡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中,加强对城市山水绿化格局和各类历史园林及其非物质文化遗存的系统保护修复,加强对历史城区、街区、地段和文化单位内外所依存的地形地貌、河湖水系等自然景观环境的整体保护,以及古井、古桥、古树等环境要素的保护恢复,传承传统营建智慧和文脉。具备条件的应恢复重现传统风景意向,营造凝练时代的地域性城乡风景意向。四是积极推动中国园林文化走出去。加强中国园林文化的国际交流展示,依托各级园林博览会搭建园林文化交流互鉴平台,以园林文化为媒,讲好中国故事。依托各类历史深厚、文化鲜明的绿色空间、园林展园、山水资源、风景名胜承接对外交流交往活动,擦亮中国园林对外交往金名片。五是主动将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性文化特色融入城市绿地建设更新,妥当确定文化主题及其表达手法,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结合历史遗存建设遗址公园,融入城乡公园体系。四、低碳更新,聚焦推动韧性安全转型
《决定》指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绿化作为唯一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推进其规划建设管养的低碳化、生态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是未来一个时期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绿色发展理念和国家双碳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一是完善城市生态网络系统。结合城市更新和绿地系统优化,织补完善绿带、绿楔、绿环等城市结构性绿地,推动城市的绿地、水系同外围河湖、森林、湿地、农田有机连接,优化通风廊道、氧源绿地布局建设,修补完善多层级、多尺度的城市生态网络系统。二是积极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开展山体坡面破损和土壤污染情况清查,通过破损修复、污染清除、生境重建、景观改善等手段进行综合整治与再利用。在黑臭水体治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展滨水岸线综合治理,逐步全面实现蓝绿交织、城水共荣。开展城市湿地资源普查建档,实施城市湿地生态修复,鼓励以建设城市湿地公园的形式加强城市湿地保护,规范城市湿地公园管理。三是开展绿地低碳更新管养改造。结合城市更新,推广低维护投入、高生物多样性和高碳汇能力的绿地植被群落更新和近自然绿地建设;鼓励节水、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因地制宜推广立体绿化;建立城市绿地分级分类养护管理制度,坚持“精野结合”,控制管养碳排放;开展城市绿地碳汇和生态价值核算,探索制定城市绿地碳汇的监测计划,建立城市绿地碳汇的管理制度。四是全面推进绿化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改进园林绿化垃圾收集系统,更新技术设备,拓宽产品类型和使用范围,有效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的方法和措施,建立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五是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风险管理。持续推进城市生物物种资源普查,完善城市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构建;结合城市绿地更新,因地制宜开展生物栖息地生境修复,更新提质“人鸟共栖”的植物群落;改善城市小微湿地生态质量,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水平;提高乡土植物苗木自给率,加强外来植物引种、培育、应用监管,强化植物调运检疫管理,提升城市绿地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和检测预警能力,实施城市生态风险动态管理,强化城市生态风险管控水平。
评论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