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立即登录
刘滨谊:公园城市背景下多学科融合的人居环境科学
2022-10-23阅读:4982发布:刘滨谊来源:风景园林网
4月24日,第十二届园冶高峰论坛之风景园林与碳达峰碳中和论坛以线上形式举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刘滨谊发表题为《公园城市背景下多学科融合的人居环境科学发展路径方法》的演讲。刘滨谊教授认为,完整的人居环境不只有城市,还包括乡村和原野,人居环境的基本问题是综合性问题。学科专业细分,分析分解分工的现代科学思维方式不适用于解决城市等人居环境的综合性问题,需要多元、融合、综合的科学思维;建设公园城市提出了空前的人居环境如何整体发展与综合思维的科学问题。这一新的建设目标要求以综合、系统、体系化的思维、方法和技术解决问题,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科学和技术协作。
1解决城市等人居环境问题需要多元、融合、综合的科学思维
缺乏融合是当前许多学科面临的问题,但对人居环境学科更为关键。人居环境学科的思维属于综合科学思维,可是过去百年的建设却大相径庭,如今已经发展到不得不改的地步了。
以往分析、分解、分离式的科学思维与解决城乡野人居环境综合性问题背道而驰,单一局部的问题解决避免不了片面、顾此失彼,甚至适得其反。因为这些单一局部问题并不单一,也不局部,相反,是与其他问题相连相生的,只是人居整体问题的一部分。“螺丝钉”式的思维左右了人居环境过去百年的思考,限制了人类的想象力。
近代百年各个学科各自为政、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使情况日趋恶化。现代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解决问题的同时,使问题聚焦、单一、极化,让原本构成整体的组件相互解体分离。以城市为代表,现代人居环境缺乏整体解决的情况日趋严重,与其他专业部门的沟通协作,也更显不够。
2公园城市提出了空前的人居环境如何整体发展的科学问题
2018年中国提出的建设公园城市,为发展建设城市、乡村、原野一体化的人居环境带来了希望。其深远意义在于世界未来城市发展之路的转变:树立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复合的“生命体”的价值观,明确了“集和化”的发展目标导向,激发了“体系化”城市建设规划的新思想。走生命体、集和化、体系化之路,要求另一种新思维,今天讨论的主题“双碳”也不例外。
公园城市是人居环境发展的理想模式。但建设公园城市仅凭单一学科、一己之力不行,需要以体系化的综合思维,从多维度、多视角、多方面诠释和剖析城市问题,需要将导致人居环境的众多问题相互联系、耦合互动地予以解决。公园城市面临未来人居环境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归结为多学科融合、整合、整体发展的路径。
基于公园城市五元素所组成的公园城市综合体系
人居环境科学由多学科组成,需要综合整合思维。城市、乡村、原野人居环境问题涉及多学科专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三大领域,包括地质、地理、水文、林学、气候、土木、环境、水利、生态、经济学、社会学、美学、心理学、哲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等多学科。其诸多问题错综复杂、缠绕交织,条分缕析既不能完美解决单一问题,更不能解决实际综合问题。以综合、系统、体系化的思维、方法和技术解决问题,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科学和技术协作,这已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根本。
3风景园林学科是多学科融合、体系化思维的先行者
风景园林学科从来就是多学科专业的综合、融合、协调。从古至今,尤其以传统上三代中国风景园林为典型代表。基于风景园林与多学科、专业、行业交叉的学科特征,在以环境-资源-生态为前提的未来发展中,在以人居环境学科群为核心的众多学科中,中国风景园林以其存在的生命性(生命体)、思想的前瞻性(集和化)、学科的综合性(体系化)而独领风骚,理应发挥统筹引领的作用:做多学科专业融合的引领者和开拓者,推动以公园城市为先导的未来人居环境发展。
中国风景园林始终在找寻让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融合体系。古人“制风度景”,风景是目标、价值观、评价标准、方法和结果。中国园林引领世界率先完成了“人类环境感应审美进化的5阶段”——形、情、理、神、意。中国风景园林一直在向着理想境界趋近,伴随着文学诗词、绘画、造园的实践,从精神感受和文化内涵先于西方,引领世界。
中国“风景”始终在找寻让人类自然和谐发展的融合体系
风景园林学科体系化建设30年进展,早期综合、体系的思维和体系化的努力,体现在冯纪忠、刘滨谊等的论文中。刘滨谊、赵彦《中国“风景”观溯源》重新认识了中国风景将时空栓系、转换的生命意义。吴良镛《中国人居史》、刘滨谊《人居环境研究方法论与应用》等找到了中国风景园林在人居环境科学中的意义。经过几代专家的努力,建立起了“三轴六向”的学科发展体系。
风景园林学科体系化建构
4多学科融合的中国人居环境与现代人居环境科学发展
中国五千年来,“天、地、人”一体的综合观与实践从源头奠定现代人居环境科学的“自然与人文融合”、“主客合一”的综合思想。风景园林在人居环境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5要素的统筹,核心是人与自然。
风景园林在人居环境发展中的作用
中国五千年将风景园林作为理想人居的化身追求,其人居文明的成功经验积累和“现代人居环境科学综合性理论方法”是指导公园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
2016年出版的《人居环境研究方法论与应用》是一部基于20年(1995-2015)教学科研、2000名研究生参与研究积累而成的133万字的专著。研究将中国人居分为河谷、丘陵、平原、水网、干旱5大类典型人居环境,对上下5千年,纵横960万平方千米的时空,分析提炼人居环境背景、活动和建设三方面的案例,提炼经验教训,识别当代问题,提出未来规划设计对策。
《人居环境研究方法论与应用》是一部基于20年教学科研积累的专著
结语:难点与挑战的关键是研制“接口”
关键难点与挑战:
1.多元化协作——如何构建公园城市多学科规划-建设-管控的协作平台
人居环境的有序建设离不开园林、规划、林业、水利、经济、交通等众多专业层面紧密配合,也需要从政府、企业到普通民众的多方力量的协作。
2.集和化体系构建——如何统筹“人、境、业、城、制”集和化发展
公园城市是以生态文明思想引领城市发展,形成“人、境、业、城、制”高度和谐统一的城市发展新范式。
3.如何基于人居环境科学,解决未来区域-城市-社区多尺度的人居环境问题
公园城市的构建是包含了多个尺度层级的城-乡-野一体化的整体城市系统。
延伸阅读:刘滨谊:走进人居发展的新时代(视频)
相关文章
评论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