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要闻|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千年运河为何能迎来世纪“复苏”?

2022-04-28阅读:4082发布:人居要闻来源:中国环境作者:中环报见习记者尚玉

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4月28日,京杭大运河迎来一个世纪以来,首次全线通水。

“吴城邗,沟通江淮。”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跨度最大、里程最长、使用时间最久的人工运河,堪称“活着的文化遗产走廊”。同时,还具有防洪排涝、输水供水、内河航运、生态景观等功能。

要将大运河建设成绿色生态带

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着力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新时代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

“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2020年11月,习近平来到江苏省扬州市运河三湾段考察时指出。

为深入贯彻落实大运河保护传承,一些文件相继出台。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明确了将大运河建设成山水秀丽的绿色生态带,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要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改善大运河沿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相互融合,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

2020年8月3日,针对大运河文化带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生态环境部会同多部门以“一轴一带,两极四源,三区五建”作为工作思路,联合印发《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专项规划》。

2021年9月16日,生态环境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318号建议的答复函中提到,下一步,将结合正在编制的《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1-2025年)》,全力做好《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专项规划》贯彻实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更好保护传承弘扬大运河文化。

沿岸城市共同保护,京杭大运河恢复生机与活力

在一份份规划蓝图中,地方政府也在各扬其长,着手特色路径的实施。

近年来,山东省以保护修复大运河流域及周边生态环境为重点,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沿线河滩地实施了退耕还湿工程;枣庄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枣庄段)建设指挥部,健全完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工作。

为切实保护和改善京杭大运河天津段生态环境,2021年,《天津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专项规划》出台,提出因地制宜实施大运河沿岸国土绿化,开展村庄绿化,实施城镇大运河沿岸的防护林带建设,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整体实施乡村保护修复,推进建设用地整治,优化滨河景观廊道。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中,江苏法院完善大运河司法保护机制,促进河道治理和文化遗产保护,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经验做法,被写入最高法工作报告。

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下,京杭大运河全线修复的新篇章逐步绘就。

2019年10月,京杭大运河通州城市段11.4公里河道已正式实现旅游通航。

2021年6月26日,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的通航将创造多项新的历史,包括北京市第一次出现航道和航运,第一次出现船闸等通航建筑物运行管理,第一次出现市内水路运输等。

2022年4月14日,河北邯郸岳城水库开闸,山东德州潘庄引黄渠首加大流量,向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补水,标志着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行动正式启动。

京杭大运河获新生还需久久为功、系统治理

纵观近年京杭大运河的发展,保护与治理从未停歇,但污染这颗“毒瘤”并没有彻底根除。

2012年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许可,位于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中运河行洪河道内的水上服务区办公楼擅自开工建设,违法占用岸线长度450米,建筑面积约3900平方米。自发现该问题以来,河道管理单位不断制止、协调、报告、执法,在邳州市人民法院裁定准予强制拆除的情况下,因属地方交通部门投资的基础设施,清理整治难度大,问题久拖不决。随后,2021年淮河流域推进河湖长制工作沟通协商会上,将该问题列入流域河湖“四乱”问题警示片,随后相关部门成立督导组和工作专班。截至2022年3月底,才完成拆除并复绿。

无独有偶,京杭大运河岸线的宿迁市豫星化工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露天堆存大量磷石膏的问题曾被反复指出,2018年第一轮督察“回头看”期间就有群众举报反映,但多次在敷衍整改的情况下,依旧上报完成整改并销号。

2022年4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在现场发现,磷石膏堆场淋溶液积存形成多处坑塘,最近处距大运河岸线仅200米;部分固体废物被雨水冲刷至大运河30米管理线范围内;还发现,2019年以来,该地工业项目不断违规挤占滨河生态空间;除此之外,大量城市生活污水长期溢流直排现象普遍,对运河水系水质造成威胁。

2022年4月21日,在市委常委会议上,宿迁市生态环境局汇报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典型案例整改方案及整改有关情况。该会议指出,各地各部门要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全力抓好问题整改,动真碰硬追责问责,持续推动常态长效,切实把“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要求落到实处。

如今,千年运河再获新生,在这幅贯通历史与现代的画卷中,如何让它更加熠熠生辉,如何创造更多的生态价值,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还需要系统谋划。

原标题: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千年运河为何能迎来世纪“复苏”?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是否匿名评价

全部评论0

相关文章

人居要闻 | 3000多户业主苦等20余年 广州“最大”烂尾楼重生路漫漫
1991年,在澳洲经商的潮汕商人胡耀智受广州市政府邀请,决定在广州市开办一家制衣厂。这个工厂是中外合资的,中方的代表是吴楷明,也是胡耀智的老乡。回国不久,胡耀智萌生了进军房地产行业的想法,1992年11月,广州澳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澳美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为9200万港元。经吴楷明牵线,胡耀智在1993年、1995年以6万元/亩的价格买下了广州市广汕公路金坑路段旁的10个地块共986亩地。
人居要闻 0评论2022-01-29
人居要闻 | “超级大脑”上线——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建成智慧场馆走笔
据国家速滑馆总工程师李久林介绍,在工程建设阶段,场馆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机器人技术,先后破解索网屋面、幕墙系统、制冰系统等建设难题,保障硬件设施竣工投用。而作为场馆软件建设重点,智慧系统建设也在按期推进。近年来,建设者长期追踪国内外最新科技应用,为场馆打造出“数字基座”。
人居要闻 0评论2022-01-28
人居要闻 | 用“智慧”绘制建筑行业新图景————博智林探索智能建造新路径侧记
近日,借助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智林”)在碧桂园汕头金平项目中首次完成“BIM(建筑信息模型)+FMS(机器人协同管理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建筑机器人”多机施工系统的验收,探索出一条高质量、智慧化的智能建造新路径。
人居要闻 0评论2022-01-28
人居要闻 | “水立方”华丽变身“冰立方”——走近北京冬奥场馆(一)
即将开幕的北京冬奥会将使北京成为全球首座“双奥之城”。北京冬奥会在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赛区布局25个场馆,其中竞赛场馆12个、非竞赛场馆13个。冬奥会期间,7个大项、15个分项和109个小项的比赛将在12个竞赛场馆中举行。
人居要闻 0评论2022-01-28
  • 回顶部

  • 分享

  • 评价

    0
  • 点赞

    1

咨询

咨询

在线客服

工作日:9:00-18:00

电话客服:01086463506

工作日:9:00-18:00

官方交流群:708885475

立即联系

您还没有登录哦~

登录

注册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