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许家龙成功案例合肥市瑶海区钟油坊青年田园Ⅱ期水环境综合提升工程
合肥市瑶海区钟油坊青年田园Ⅱ期水环境综合提升工程

合肥市瑶海区钟油坊青年田园Ⅱ期水环境综合提升工程

Zhongyoufang Youth Countryside Phase II Water Environment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Project in Yaohai District, Hefei City

 设计师: 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所在: 安徽合肥瑶海区

{合肥市瑶海区钟油坊青年田园Ⅱ期水环境综合提升工程} 项目位于 {中国安徽合肥} ,项目规模 {项目面积10公顷,总投资2800万},属于 {城乡公共空间-生态修复-滨水景观-绿地系统-乡村振兴} ,项目风格定位为 {现代自然} ,设计时间从 {2022-06到2022-11} , {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接受 {瑶海区农林水务局} 委托,历经 {153} 天圆满完成设计任务,如果您对该团队设计感兴趣,请点赞和评论将项目推荐到网站首页及项目频道列表首位,更多的设计师将因您受益,期待您在线留言或者来电预约咨询。
约TA提供服务

项目详情发布时间:2025-04-03

项目名称:合肥市瑶海区钟油坊青年田园Ⅱ期水环境综合提升工程

设计时间:2022-06 - 2022-11

项目规模:项目面积10公顷,总投资2800万

委托单位:瑶海区农林水务局

景观设计: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水环境分院

方案设计:许家龙、黄龙燕、刘邦俊

施工图设计:张玉来、张婕

植物设计:石顾澜、吴橙晓

导读:

本项目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钟油坊社区境内,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本次生态水环境提升设计与乡村产业振兴(青年田园二期)、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等同步开展。项目地向东与肥东接壤,处于拱卫合肥东部新中心的北部生态基底之中,同时临接二十埠河、小板桥河等两条重要河流生态廊道,另外周边环绕瑶海湾湿地公园、青年田园一期(二十埠河以南)等多个成熟生态版块,项目范围内实施乡村振兴的迫切性已不言而喻。面对匹配东部新中心的乡村、生态、环境、产业、水环境等的综合性要求设计采取了统筹规划,各个击破、有序实施的思路,本案即以解决项目范围内水环境为主要任务的设计工作,重点解决防洪安保、排涝蓄水、构建水网、改善水质、生态恢复、环境提升等相关问题。

项目概况

       水环境作为城镇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案即以合肥市瑶海区钟油坊人居环境整治青年田园Ⅱ期中的水环境提升设计为例,系统解决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容易轻视的水环境问题。设计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 Based Solution)NBS,在现有圩外水系(东、南面分别为小板桥河、二十埠河)格局下,一方面于圩内开渠复塘构建完整系统水网,恢复水动力,并与圩外河道联通,实现水循环;另一方面构建小板桥河背坡完整的陂塘湿地水净化系统,综合处理村庄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尾水,解决圩内水环境问题;同时提高防洪标准以及增加排水通道,保障水安全; 另外在本土化的设计原则下,优化乡村滨水景观空间的品质,进一步巩固了与河流相切的休闲-生态绿轴,以低干预、重生态、强特色、保风貌的处理手法,提升乡村水环境品质,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助力乡村振兴。

 

存在问题

      1、防洪、排涝能力薄弱:堤防防洪标准不足;汛期排水出路单一;蓄水灌溉抗旱能力失常;

      2、水系及水功能残缺:沟渠坑塘水体蚕食、水体组织无序;水动力紊乱;蓄水功能较差;

      3、水环境问题迫切: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乱排;固体废弃物、垃圾肆意倾堆;水体自净功能基本丧失;

      4、生态环境受到威胁:生态基底单一;缺乏栖息生境及迁徙廊道;环境品质较差,缺乏认同感。

现状存在问题.jpg

 

设计策略    

       具体采取了以下设计策略:设计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Nature Based Solution)NBS,在现有圩外水系(东、南面分 别为小板桥河、二十埠河)格局下,一方面开渠复塘构建完整水网,恢复水动力,并与圩外河道联通,实现水循环;另一方面构建小板桥河背坡陂塘完整的湿地水净化系统,综合处理村庄生活 污水以及农田尾水,解决圩内水环境问题;同时提高防洪标准以及增加排水通道,保障圩内水安全; 另外在本土化的设计原则下,优化滨水景观空间的品质,进一步巩固了与河流相切的休闲-生态绿轴,以低干预、重生态、强特色、保风貌的处理手法,提升水环境品质,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助力乡村振兴。


000-02.jpg 

 设计策略


设计目标

     针对整治范围内面临的防洪、排涝、水环境等系列问题, 提出了以“清溪行”为设计主题的生态水环境提升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四大设计目标。

       1、防洪提标——构建弹性水网;

       2、动力激活——发挥活水、蓄水、排水功能;

       3、资源整合——打造湿地净化系统;

       4、文化传承——延续传统水生活;

12.jpg 

 总平面图


 表流湿地01.jpg

△ 湿地稳定塘

 

表流湿地02.jpg

△ 表流湿地区

 

达标堤防及背坡绿道系统.jpg 

△ 达标堤防及其背坡绿道系统

 

写在后面

       项目在设计过程中也遇到一些现实问题,如场地情况调查,原有水文资料较少,尤其涉及圩内原有填埋水系的恢复问题。本次主要采取了调取原有卫星影像资料, 走访本地村民以及结合现场踏勘等方法,认真梳理出原有水系、 水文资料,尽可能还原场地水文特征。第二即相关用地与设计之间的矛盾,本次项目范围内大多为基本农田以及现有的林地,在核实项目用地的基础上合理避让基本农田以及需要保留、保护的林地,尤其涉及现场保留乔木采取了定点、定位的标注,避免后续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 第三项目范围内现有水源的短缺问题,虽然紧靠两条重要河 流,但两河水位均较低,难以实现对圩内水网的重力式自然补给,本次设计采用了以“以蓄为主、以补为辅”的水资源存蓄策略,尽可能留存场地内的雨水,同时注重对村庄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尾水的净化循环利用,实现小范围内水资源利用的高效发挥。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是否匿名评价

全部评论0

  • 回顶部

  • 分享

  • 评价

    0
  • 点赞

    150

咨询

咨询

在线客服

工作日:9:00-18:00

电话客服:01086463506

工作日:9:00-18:00

官方交流群:708885475

立即联系

您还没有登录哦~

登录

注册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