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立即登录
水满桂湖•润泽系物—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环湖小微湿地工程
项目详情发布时间:2023-08-29
项目名称:水满桂湖•润泽系物—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环湖小微湿地工程
设计时间:2019-07 - 2019-09
建成时间:2020-06
项目规模:500亩
委托单位:重庆市梁平区林业局
业主设计管理:重庆市梁平区林业局
景观设计:重庆大学、重庆千洲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指导:袁嘉、袁兴中
方案设计:胡敏、尹渊、孟海、肖雅文、向羚丰
施工图设计:张照亮、蔡鑫顺、游奉溢
植物设计:游奉溢
施工单位:重庆千洲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图片摄影:孟海
文案编辑:孟海
导读:
环湖小微湿地工程项目的实施,使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重新换发生机,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的最佳实践探索样本,将双桂湖湖岸带小微湿地要素向新城建设腹地拓展,项目的建成带动了梁平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创建了人民安居乐业、生命繁荣的城市湿地连绵体,也为丘区城市的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样板,得到业主单位、市民、游客的高度赞誉,同时项目的生态效应助力梁平入选国际湿地城市。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重庆市梁平区,2017建设完成并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国家湿地公园。整个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面积5249.55亩,其中湿地面积2861.4亩。本项目于2019年7月在区政府的支持下开始设计,项目实施的区域位于双桂湖西岸,修复面积500亩。
西岸桂湖夕照区修复前现状
西岸丘区修复前现状
西岸丘区农田修复前现状
修复实施前,双桂湖原有的湿地功能并没有体现出来,并且西侧湖岸原本生硬凌乱的形态弊端也显现出来。整个西侧湖岸被退化的草坪景观和低产的农田所覆盖,植物群落单一。人工养殖造成湖岸水体污染,整个区域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与景观观赏效果严重衰退。
结构分析图
总平面图
在总体结构布局中,设计团队结合双桂湖现状基地优势,在功能布局、交通流线、水域结构上重新做了优化梳理。
湿地修复措施图
在湖岸修复中引入梯塘、洼地、湫洼、生物沟、雨水湿地等小微湿地要素,与野化植被相结合,更好的优化湖岸原生生态空间,同时提升整个湖岸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湖岸带小微湿地要素与中国传统农耕时代的山地梯田等生态智慧(TEK)相结合,营建湖岸林-草-湿复合生境格局,形成农-林-湿共生的湖岸生态系统。
丘区农田-梯田小微湿地群实景
湫洼湿地实景
沼泽湿地实景
生态沟渠实景
木栈道实景
自然汀步实景
自然湖岸线实景
通过生态修复后的双桂湖西侧湖畔构建起了完整小微湿地网络,形成湖岸林-草-湿一体化的生态空间结构。在夕阳下成片的荇菜花缀满湖面,呈现出“一湖碧水半湖荇”的美丽生态画卷。湖畔连绵镶嵌的一个个小微湿地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繁衍、栖息场所,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命乐园。
桂湖夕照区修复后实景
西岸丘区修复后实景
竹博园修复后实景
设计团队基于双桂湖小微湿地网络的实践探索,带动了梁平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创建了人民安居乐业、生命繁荣的城市湿地连绵体。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以及双桂湖湿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双桂湖的水质由原来的Ⅳ类达到Ⅲ类标准,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据湿地保护中心调查统计,双桂湖高等维管植物由2010年的520种增加至2022年的623种;脊椎动物由2010年的158种增加至2022年的282种,包括青头潜鸭、棉凫、鸳鸯、红隼、斑头鸺鹠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每年冬季,上万只雁鸭类候鸟包括珍稀濒危物种前来越冬栖息。通过该项目的生态实践探索,为丘区城市的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优良样板。
候鸟嬉戏
水稻插秧
研学写生
认识自然
农业产出
梁平双桂湖小微湿地修复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最佳实践探索,成为创造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以及具有科教价值的湿地公园,为市民及青少年感受自然,探索自然,了解湿地知识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素材。
相关作品
评论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