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立即登录
河北玉田高铁新城站前广场方案设计
Design of the square in front of Yutian New City Station
项目详情发布时间:2022-08-25
项目名称:河北玉田高铁新城站前广场方案设计
设计时间:2021-10 - 2022-08
项目规模:7.14公顷
委托单位:荣盛玉田兴城开发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北京东方易地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指导:李建伟
方案设计:魏琪沛、杨亮、聂聪、姜帆、曹筱梅、王丙寅、田书燕、董丹丹
导读:
玉田高铁新城站一改以往中小城市站前广场规模过大空间浪费、缺少小尺度休憩空间、绿化率低缺少遮荫、景观单调缺乏创意、千站一面设计趋同、盲目复制缺少特色。通过四季景观、水景交融、人文植入、生态设计等设计手法,打造开放、活力、时尚、动人的玉田人文展示窗口,塑造城市形象地标,将玉田精神传递到五湖四海。▲ 河北玉田高铁新城站前广场方案设计-总鸟瞰图
本项目位于玉田县城以南,玉田产业新城区域内,玉田高铁站以北,北一路两侧地块。总体红线面积71428㎡(约104.142亩),其中站前广场地块面积41725㎡,景观公园地块面积29703㎡。
▲ 河北玉田高铁新城站前广场方案设计-总平面图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作为交通枢纽集散与城市公园的空间融合。
1:功能上充分解决了高铁站前集散空间需求、通过合理的功能布局,解决快速便捷安全的交通需求。并在满足广场空间的同时,为市民及乘客提供舒适的林荫休息空间。
2:从形象上作为城市的高铁门户,外来客人的第一眼印象,承担着玉田的城市名片作用。在该设计中巧妙的通过“以水为玉”水陆交融的方式表达了“种石得玉”的文化底蕴。更充分体现了玉田之美。
3:通过中心绿地加水体打造区域海绵,容纳和汇集周边城市建设产生的雨水地表径流,成为新城海绵城市示范。
▲ 主题雕塑-01
▲ 主题雕塑-01
对整体站前广场区域通过使用方式进行功能分区。分为“集散广场区”、“私家车交通区”、“公共交通区”、“待规划建设区”。
人流:一个开敞的广场空间是提供大流量人群聚集,及应急疏散功能的必要空间。但传统的站前大广场往往存在大而无当,日常无人使用的境地。通过弹性广场水景的设置,两侧林下停留休憩空间的穿插布置。解决了应急大空间需求与日常人性化中小尺度空间之间的矛盾。
车流:通过有序的交通组织与停车场地的分区布置,将私家车与公共交通(出租车、巴士)进行交通组织分离,各行其道,避免不同使用方式之间的交叉。在公共交通中巴士停车区形成明确管理范围,管理引导乘客行为,避免分散等候。在出租车候车区布置出租车车辆排队通道与乘客排队通道,增加“车辆”、“乘客”容纳量。同时形成林下排队等候空间,提升舒适度。
用地:对区域两侧“待规划建设区”,通过简单绿化,提供绿地空间,在节约造价的同时,为未来进行二次开发建
设预留。避免拆建浪费。
▲ 站前广场右侧休憩空间
▲ 站前广场左侧休憩空间
▲ 天桥上看站前广场
深入挖掘玉田地方文化与自然景观的元素,通过“以水代玉““水绿交融”构建一个通过以大地肌理来表达城市气质与精神的怡人空间。通透的中央轴线,将公园、广场、高铁站形成视线与景观的通联。
水:“以水代玉”构建场地“玉”文化精神,水绿交融打造怡人户外空间。在构建优美景观的同时又可作为区域海绵汇水区一举两得。
绿:公园绿地设计中强调四季景观,形成春花秋叶的特色迹象。地被采用精致草坪与自然观赏草的结合。即提供高品质林下空间又能够丰富场地空间层次,降低管理维护成本,体现乡土植物特色。
人:场地中充分考虑未来人群使用场景,人在园中,闹中取静。可赏、可游、可憩。服务设施的合理布置为游人提供充足的服务空间。交通连廊的设置可让游人快速通达场站区域。避免与城市交通的交叉。总体构建无障碍通行通道,满足各类人群。
▲ 玉湖公园正视图
▲ 玉湖公园木平台效果
▲ 玉湖公园左侧观湖效果
▲ 玉湖公园空中栈道视角效果图
玉田县高铁新城站前广场用地面积及用地比例表 | ||||||
公园总面积(m2) | 陆地与水体 面积(m2) | 比例1(%) | 用地类型 | 面积 (m2) | 比例2(%) | |
71428 | 陆地 60200 | 84.3% | 陆地60200 | 绿化用地 | 42975 | 71.4% |
建筑占地 | 312 | 0.5% | ||||
水体 11228 | 15.7% | 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 | 16913 | 28.1% | ||
其他用地 | 0 | 0% |
1.文化标识: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当方文化底蕴,彰显城市特色,强化站前广场的文化辨识度和外来客流人群的吸引力。
2.立体交通:通过立体交通系统系统,整合车型流线,分隔人行流线,使得不同流线之间互不干扰而又互相流通。
3.景观多样:通过地形设计、竖向设计、种植设计,丰富场地景观元素,打造多样化景观空间。
4.空间丰富:通过地形或种植的场地围合、视线阻隔等再次划分小空间的设计手法,为旅客预留丰富的休憩、活动空间。
5.海绵城市:通过下凹绿地、植草沟等海绵技术的应用,使广场区域能保持生态且不积水。
相关作品
评论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