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详情
图1 “农科城”鸟瞰图
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来川视察时提出,四川要擦亮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天府之国金温江,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强县。温江都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园(简称温江农高园)是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中唯一一个以农业科创为核心的产业功能区,承担着以科技带动成都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成都创建国家农高区的重要职责,肩负着为擦亮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科技赋能的重要使命,理应成为联动、引领、辐射“成渝经济区”农业协同共进的都市现代农业高地。
按照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锐平书记对建设高品质科创空间的要求,温江农高园对表《成都市建设高品质科创空间行动方案》,高位谋划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奋力打造成都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高品质科创空间先行样版区。
温江农高园按照“三生融合”的理念,规划建设核心起步区——“农科城”约2平方公里,包含高品质科创空间——“农科之芯”51公顷。
图2 “农科之芯”鸟瞰图
“农科之芯”紧邻四川农业大学,周边农业科创要素集聚,10分钟时空圈内集聚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成都农职院等农业高校院所4所,西南财大、成都中医大等涉农高校院所19所。其中四川农业大学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川农大知识经济圈突出的涉农科研能力,为园区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及人才资源。
“农科之芯”定位为都市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打造科创高能级、场景高颜值、生活高品质、治理高效能的“农科之芯”。其使命是承担国家级农高区的科创核心、引领四川农业强省的重要支撑、共担成都都市农业高地的关键抓手、擎动温江城乡融合的有力依托。
在空间布局上,“农科之芯”规划“两环五组团”空间布局,“两环”即生态融合环、产业融合环,“五组团”即科创服务组团、创新总部组团、大学科技园组团、科创国际社区北组团、科创国际社区南组团。
图3 “农科之芯”规划结构
按照温江农高园总体规划,紧紧聚焦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引领,以科创引领、产城融合、职住平衡为导向,高起点规划建设“农科之芯”。“农科之芯”建成三年内,力争孵化培育150家农业科技初创企业,集聚100家中小型农业科技企业,重点招引5家行业头部企业;建成五年内,孵化培育300家农业科技初创企业,集聚200家中小型农业科技企业,重点招引10家行业头部企业,辅导支持10家企业实现主板或科创板上市。
全面培育“1+1+5+13”农科创新产业生态系统。建立1条涵盖“需求分析→技术研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双创孵化→产业孵化→产业集群”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链;构筑1个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引领,2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20个校企联合实验室共同牵引的共享科研平台矩阵;重点关注现代种业、绿色农药、动物医学、营养健康、农业服务5大技术研发重点领域,着力聚焦粮油作物育种、花卉苗木育种、生物农药、生物刺激素、功能食品、兽药、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农业金融等13个细分领域。
图4 农科创新产业生态系统
在功能复合上,“农科之芯”打造集研发设计、创新转化、场景营造、社区服务“四位一体”的科创空间。通过公园城市的开发理念和垂直立体的开发方式,做到土地功能复合多元,街区空间活力共享,地下空间高效利用。
图5 街区空间活力共享
在产业空间上,“农科之芯”通过农科坊、农科苑、农科塔3类科创空间,选择技术研发、投资管理、营销推广、财务结算、商贸博览、技术咨询、政务服务、人才公寓等楼宇办公职能,实现花园里科研、公园里创新。
图6 “花园里科研、公园里创新”的科创空间
在空间形态上,“农科之芯”打造“单体建筑生态有景、组群布局互通有廊、第五立面生态有序、高度控制层次有致、多元场景丰富有趣”的特色空间。公园与建筑有机串联、垂直链接、惬意交互。街道一体化设计,形成活跃的沿街功能、活跃的活动空间、藤蔓相生的社交空间以及宜人的步行空间。实现60%办公连廊、70%地下空间利用,100%绿色建筑。
图7 “组群布局互通有廊”的空间形态
图8 景观生态蓝图
在景观特征上,“农科之芯”按照“开敞透绿、以农造景、融产创园、文化浸润、功能定制”的生态蓝图,形成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绿化覆盖率≥60%(含垂直农场、屋顶花园),实现3万m² 可食地景,2.5万m²垂直农场。
图9 生活圈构建和“5G智慧+”先行示范区打造
构建“四区协同”的生活配套体系。按照 “关键配套在园区、综合配套在周边”的思路,着力10分钟生活圈构建和 “5G智慧+”先行示范区打造,通过温江南部城区、公平街区、川农大校区、科创园区的“四区协同”,布置便捷、均衡、优质的服务设施,打造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品质科创空间。
图10 “四区协同”
构建“1+5+N” 生产服务体系。1个“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5个专项化服务平台(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双金三角交流平台、创新金融服务平台、技术转化应用平台、市场宣传推广平台),N个第三方机构。
建设“四畅”交通保障体系。以“域畅其流、人畅其行、车畅其道、物畅其达”为目标,优化28号线支线线型、延长BRT5号线,增设上跨成温邛高速跨线桥,建设片区智慧化全街道管控系统以及智能化集成物流配送系统。
第四,治理高效能
搭建“政产学研用投”创新联盟。坚持“一个脑袋两只手”理念,激活六大创新主体,形成“生产服务平台化,生活服务智慧化,政务服务产政化”的综合服务体系。
搭建“1+1+4”政务服务体系。建立跨区协同的政务服务中心、产业依托的综合党委和精准对接的社区党总支。
相关推荐
首页
项目
搜索
品牌
我的
艾景奖组委会
艾景奖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