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详情
新年伊始,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西单连廊系统空间提升工程”一号桥更新改造于近日完成,成为北京西单商业街区南端、面向长安街的一道崭新的风景线。
项目总负责人、中国院总建筑师柴培根在现场接受西城区融媒体中心的采访,介绍了一号桥设计理念和技术实施要点。
西单连廊一号桥是位于西单路口北的一座步行过街天桥,主桥东西向跨越西单北大街,连接汉光百货和君太百货,总长约84米。这座桥建于2007年,经过十余年的使用,已难以满足所在西单商业街区的交通功能需求与城市空间品质需求,步行安全、空间品质、桥体形象等方面均亟待提升。
本次更新改造保留了一号桥的现有结构及自动扶梯,在满足桥体结构要求的前提下,将桥面及楼梯踏步面层铺装材料更换为更防滑平整的EPDM橡胶颗粒,解决既有桥面的积水问题;新增轻质索膜结构棚架,为行人提供遮阳避雨的通行路径;桥侧新增种植槽、提高护栏高度,通过这些措施有效提升桥上步行的安全性和舒适度,使其能达到与现代商业街区相匹配的公共空间质量。
▲ 西单连廊一号桥桥上步道改造前
▲ 西单连廊一号桥桥上步道改造后
新增的轻质索膜棚架、精制钢撑杆构件避让了原桥体上部的铝合金结构,直接与既有桥体下部柱墩及基础连接,既确保了原桥结构体系的完整性,也通过对柱柱和基础的加固,有效提升了地基基础的承载安全储备,改善了桥墩系统的结构安全和整体刚度。通过对现有支座限位器改造,给予了全桥幕墙挂载、偶然广告牌挂载等可能水平风作用工况的结构安全性支撑,提高了天桥使用功能的灵活性。在桥体建设过程中,即时梳理地下管线信息,形成数字档案,为未来高质量城市智慧化运维提供数字基础设施资料。
▲ 一号桥结构体系示意图
▲ 地下管线信息梳理示意图(二号桥基础施工处)
除了解决原有通行的功能问题,一号桥因地处繁华商业街区,且面向长安街,其形象处理也是设计要重点考虑的方面。为了转变旧有的市政廊桥特征,设计采用了轻量化、装配式的现代建造技术和材料,将轻质的索膜结构屋顶通过A形柱和悬垂梁与原桥柱等下部结构连接,桥侧新增了穿孔阳极氧化铝板。改造后重新勾勒形成的天际线,既强化了西单商圈的边界和场所感,又提升了一号桥面向长安街的门户标识性。
▲ 从长安街看改造前的西单连廊一号桥
▲ 从长安街看改造后的西单连廊一号桥
本次改造的照明设计在提升步行区域功能性照明的同时,还使其成为智慧化的艺术装置:既可与人的行走形成互动,也可与时间互动,通过色彩变换和动态节奏,在不同节日时间段呈现多样效果。桥体整体的照明提升为所在的商业街区增添了更多时尚氛围,展现科技品质,反映时代特征。
▲ 西单连廊一号桥夜景照明
将一号桥东西两侧桥下消极空间加以复合利用,设置两组建筑单元,把原来散布在街道上的公共服务设施(便民警务站、城管执法站等)收纳其中。并结合楼梯下方增设绿化休憩空间,更新大街地面铺装等措施,形成整齐有序的街道环境。
▲ 西单连廊一号桥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收纳
关于西单连廊系统空间提升工程
西单连廊系统空间提升工程位于西单北大街,南起西长安街,北至灵境胡同,长约900米。由南向北依次形成一~七号过街天桥和各商业楼宇间连廊系统,更新后总面积超过1.7万平方米。
▲ 西单连廊系统空间提升工程位置示意图,最右侧为一号桥
通过新建、改建的七座人行过街天桥及若干连廊,重新构建廊桥系统的连通性,更好与地铁4号线灵境胡同站连接,同时加强跨街人流的便捷性。通过新增垂直电梯、更新桥面铺装、增加遮阳避雨棚架等方式,全面完善无障碍系统,提升步行体验的舒适度,形成全龄友好的立体通行路径。同时,紧密对接各商业建筑,塑造内外联动的消费空间氛围,并结合多尺度的节点空间,打造动静皆宜的空中City Walk畅游网络和打卡点,以此全方位激发商业活力,提升商业街区的公共空间品质。其中,五号桥(原四号桥)的更新改造已于2024年10月完成,其余天桥、连廊将于今年陆续建设完成,我们也将即时播报相关进展。
▲ 西单连廊五号桥改造前
▲ 西单连廊五号桥改造后
建设单位:北京蓟城山水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照明顾问:北京宁之境照明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结构顾问:
DS结构工作室(复杂廊桥结构顾问)
中国矿业大学(原桥体结构复核顾问)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预应力及索结构顾问)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精制钢及TMD专项顾问)
膜技术顾问:北京泰克斯隆膜技术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北京创新景观园林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幕墙顾问:道澈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相关推荐
首页
项目
搜索
品牌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