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详情
榆林地处陕西省最北部,属于我国黄河流域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且集中在夏季。榆溪河生态长廊工程(高新区段)地处榆林中心城市的南部,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面积为66公顷。榆溪河是榆林的母亲河,是贯穿城市的南北重要生态廊道,本项目是榆溪河重要的绿化生态涵养区。
水土流失,安全隐患。场地土壤是黄土高原沙土,与榆溪河水面高差30米,坡度较陡,属于水土保持严重区域。当面对极端暴雨天气时,水土安全问题面临严重挑战。
水量缺乏,水质较差。榆溪河是典型的深冲击河流,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且场地上游有来自垃圾站的中水排放,水体水质差。硬质驳岸主要由混凝土或碎石砌成,阻碍了水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缺少可使用的亲水空间。
植被稀疏,环境恶劣。项目区域树种稀少,绿量较低,人类活动干扰加剧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沙尘暴频繁的季节,生态环境极其恶劣。
规划根据榆溪河过榆林城区特点,规划综合考虑生态、科学、社会三个方面的需求,秉承分类生态修复原则,采用“沙-水-植”共生的设计手段,提出榆溪河生态治理的策略和建议:
(1) 沙土地质安全设计策略:要改善土质、创造多样的小环境,首先要恢复场地自身健康的生态系统。对场地地形进行整体梳理调整,依据Arcgis土方平衡计算结果,科学扩大低地面积,增加植物适宜生长的面积;增高山地高度,增强遮挡防护效果;运用梯田、水平阶、沙障固沙、淤地坝等地形设计手法,增加坡地土方安全性。项目区域边缘80-100米宽度范围内,密植乔木、灌木,起到防护和围合空间的作用。
(2) 水体利用与净化设计策略:依据水文分析及水资源平衡计算结果,合理规划水体位置与面积,绿地海绵建设——雨水系统的设计综合考虑水体蓄排截留,充分利用雨水补充水量,在收集、净化、利用三个方面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采用黄土高原地区4种水土保持种植模式,选用榆林乡土树种,抗风抗旱耐贫瘠,关注植物生态效益的同时也依据不同观赏特性进行配置,形成不同主题风格的植物景观。
榆溪河生态长廊(高新区段)公园在满足市民休闲游憩功能的基础上,注重生态修复,践行海绵城市理念,最大限度地实现水土保持,通过植物景观的营造使生态长廊成为城市绿肺以及具有教育科普价值的水土保持植物园,延续陕北地区特征,营造广袤开阔、雄浑苍凉的景观美感,对黄河流域半干旱地区公园建设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水综合利用及净化流程设计。以现状场地的地表径流分析为依据,设计场地的三级淹没区域,营造湿地的永久性水域、半永久性水域、临时性等湿地生境条件;结合海绵措施,利用湿地泡过滤净化作用沉降悬浮污染物,并由湿地泡内植物和微生物进行分解净化有效防止原生湿地污染,提高除污能力;同时人工湿地系统缓冲容量大,利用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利用再生原理;遵循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
硬质河岸水流冲刷面做石笼护坡处理,同时选用茎叶发达的植物以阻挡水流,沉降泥沙,采用根系发达的植物以利于吸收水系污染物,合理搭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形成多层次的水生植物景观。
采用黄土高原地区4种水土保持种植模式:平缓沙丘及丘间地、盖沙土梁茆及沟坡、沟谷川滩地和盐碱土河滩地,分类设计合理的植物种植类型。
护坡处理。坡度大于1:2的实土地形做生态护坡,对边坡坡面进行清理浮石、平整处理,处理后的坡面倾斜一致、平整,然后挂网固定,三维网的铺挂和固定同时进行,边挂边固定,三维网固定后,用粘性土、复合肥或泥炭肥组成的泥浆混合土注入三维网内,边坡喷播时采用纸浆或木质纤维制成的土壤稳定剂和土壤改良剂,再加入消毒剂和肥料,通过高压喷播植草贡均匀地喷洒于经过处理的边坡上,绿化植物的配种坚持草灌结合、冷暖结合的原则,使边坡四季常绿;坡度大于1:1 的陡坡做混凝土框格植草护坡处理。先在边坡上做预制混凝土框格,再在框格中客土种植植物。
榆溪河生态长廊(高新区段)公园项目以其卓越的设计策略和技术创新,成功实现了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生态治理的积极探索。它不仅满足了市民休闲需求,更在水土保持、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有效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品质。项目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对我国黄河流域乃至同类地区的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推广意义。
相关推荐
首页
项目
搜索
品牌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