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地铁19号线世博大道站口景观设计实施方案

上隧院

2023-04-16

项目详情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地铁19号线世博大道站口景观设计实施方案} 项目位于 {中国上海} ,项目规模 {11150m2},属于 {交通建筑-绿色建筑-公园与花园-城乡公共空间} ,项目风格定位为 {现代-现代自然} ,设计时间从 {2021-08到2022-11}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接受 {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申通地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委托,历经 {457} 天圆满完成设计任务,如果您对该团队设计感兴趣,请点赞和评论将项目推荐到网站首页及项目频道列表首位,更多的设计师将因您受益,期待您在线留言或者来电预约咨询。

图片4.png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地铁19号线世博大道站口及公共空间总体效果图


项目背景

本项目是特殊的位于上海市中心、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内的地铁19号线世博大道站3座地铁出入口及其公共空间园林景观广场的实施方案设计,车站区域场地的全阶段设计服务,涵盖概念方案、初设、施工图及施工配合等。主要涉及与水体、山体、城市道路相衔接的水岸、山坡、广场、绿地区域的”一体化“设计,为游客提供交通便捷舒适生态的公共集散空间。总占地面积1.115公顷;其中3座地铁口公共空间占地面积分别为:1号口0.37公顷,2号口0.613公顷,3号口0.132公顷。

 20.png

   世博大道站3座地铁口公共空间所处公园内部区位及用地范围、整体效果鸟瞰图

技术难点

1.既定与局限因素众多:地下站体、出地面开口位置大小及公园(一期已落成开园)均施工并部分建成既定基础上,进行匹配周边环境的地上盖体及场地空间设计。

2.体块关系与使用要求复杂:地下衔接、人流与景观协调关系较复杂。

建成现状.png

世博文化公园建成现状及正在施工中的1\2\3号地铁口公共空间所处区位图

实施情况

本实施方案于202211月经业主认可并进入深化施工阶段,3号口于2023年底建成;12号口预计2030年全部建成并通车使用。


理念与创新

1.核心理念:

地铁是城市低碳驱力,变身为绿色生态景观的地铁口空间,更优化了人群与公共空间的交汇地,不再是割裂人群与绿地灰地,而是成为城市生态一份子,共融打造高品质会客厅

2.创新点:

本案大胆探索,合理利用既有条件,将地铁口与绿地相融,创新性的将其功能体块与与城市生态绿地“融建”为一个有机整体,极大的依附于场地,实现“无边界生长”于大地中的生态效果;打破传统地铁口“灰空间”、“灰盒子”、“不生态”、“对环境不友好”的印象,创新先导性的引领未来打造城市绿色交通空间,实现健康、便捷、集约的城市发展。

公园定位.png

创新理念及上海世博文化公园总体定位


3.生态价值:  

        快速城市化-常遇基建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割裂与无序,似乎无法避免的使城市土地硬化引发城市洪涝、高温等。该案以生态园林与传统硬化基建相融合的视角,探索城市建设与生态的关系、适应本土国情发展特色的生态化地铁口公共空间设计。

4.市场价值:  

        位于国际大都市·上海-市中心世博文化公园内,在地铁使用与公园、周边社区、街景环境利用、吸引游客及区位品质提升等方面,产生多元化、多功能产业叠加的经济价值和市场价值。    

5.社会价值:

        虽因地铁建设周期较长(2030年后竣工),但本案成果目前已深受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关注,有望近远期推广优化行业发展、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供未来众多城市建设者、使用者借鉴应用,更低碳环保、有机的创建使用生态集约型城市空间,开启 “公园车站”新征程。


设计说明

1.上位规划:

轨道交通19号线是一条贯穿于中心城陆家嘴商务区的南北向市区线,已列入新一轮近期建设规划。世博公园段的线站位已定,线路沿国展路、济明路走行,在公园东侧设置世博大道站(换乘13号线),在公园南侧设后滩站(换乘7号线)。

2.规划功能:

串联了吴淞、杨行枢纽、北外滩、陆家嘴CBD、世博、前滩、三林南枢纽等功能区,服务南北向客流走廊。

轨道交通19号线位于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内的既定实施线路布局图


本站所属上海世博文化公园东入口广场的区位关系图

核心问题

1.缺乏生态化、融合环境:

须与公园总体定位一致——与绿地不分隔,“无界限感”,不用植物遮挡就能有机融合于环境——“隐”建筑 。

2.缺乏场地空间组织与人流疏导:

本案形式可当作公园附属建筑,但须少活动休闲功能,仍以地铁集散为主,优化空间及人流导向。

公园定位2.png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东入口广场区域内建筑种类及总体定位

方案设计

1.周边环境空间及视线特征:

东入口为整个公园的主广场——大片绿意盎然的公园绿地设置在市政高架及道路两侧,无论是高架视线、人行视线、车行视线都能体会人在园中,城在园中的自然生态感受。入口空间设计中注重景观透视线,使得行人视线直达园内。东入口各种交通入口设置上和整个公园自然交融,如地铁出入口、人行出入口、车行出入口、公共交通枢纽等,不经意间游人直达公园内部。

中部水岸过渡区——疏林缓坡入水,开阔草地与水面连为一体。

内部密林区——浓郁自然的起伏山体、郁郁葱葱的“森林”成为视线大背景,使整个东入口迎入眼帘的皆为”山水丛林之态“。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东入口广场站口区位及视线关系分析


2.设计思路:

何将地铁口盒子变为公园景观,成为公园绿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首要分析:向心型水岸关系——本案三座出入口的地貌及周边环境特征。

图片6.png

地铁站口分布与水景”向心型“关系


总体空间结构及客流关系分析:总体根据各出口的位置重要性、区域使用关系的主次集散功能需求性,以及周边环境功能特征——1号口人流量最大,且视线最为通透;2号口次之,人流量适中,组织关系以次入口园路进出集散广场,并与水岸疏林草地关系最为紧密,以不影响水岸视线半通透性,采用覆土建筑与单向开敞广场为空间布局要点为主;3号口人流量最小,与园区内部道路相联通,紧邻北面山坡密林中,以此采用得天独厚的“山洞”和坡体因地制宜的结合融为一体。

景观空间结构分析

场地环境界面分析

客流关系及总体布局构思

图片7.png

整合场地关系的地铁口公共空间效果图

设计内容:

1号口:

基于客流和空间特征因势成景,设计1 号口“云洞云廊”取自于临近洞桥广场元素,兼顾公园入口视线通透和地铁口节能遮荫避雨等效果,巧妙结合周边环境关系和空间布局要点,形成疏朗通透融合景观、满足地铁使用需求的功能性景观建筑与广场景观公共空间。

图片8.png

1号地铁口公共空间总体构思图解


1号口症结关键:顶面效果须若隐若现——融于绿色;虚实对比——弱化体量


图片9.png

1号地铁口公共空间设计效果分析


场地布局空间关系更为紧凑,集散游线关系更合理,形成与公园背景绿量的联系感,且与城市广场风貌融合呼应。

12.png

1号地铁口公共空间现状与设计对比、效果图


与绿化的融合性较好,“白色顶面”若隐若现虚实镂空,与玻璃盒子材质对比强烈,弱化体量感,通透且轻盈融于绿化中。

1号地铁口公共空间设计效果图及意向

1号地铁口公共空间意向分析


13.jpg

1号地铁口公共空间效果图



2号口:

2号口症结关键:

设备及各类出入口集中占地面积最大(横跨界面长68m);人流集散与水岸组织关系;正置对景月洞桥主广场的山水进深端头


隐于水岸的“草坡覆土建筑”——虽是离水岸最近且体量最大,但恰恰利用了这一不利条件为优势,缓坡草地延伸到地铁口之上,地铁口背面形成自然缓坡连接水岸浑然一体,其正面“开口”含纳重组各设施及出入口,连接次入口集散广场,巧妙梳理集散人群单向进入,一并解决了安全使用与岸景完整的两大症结关系。

2号地铁口公共空间整体鸟瞰图

2-1.png

2号地铁口公共空间草坡面及岸景关系效果图


包裹于”草丘“中的2号地铁站口及其场地空间设计,恰到好处的有效阻隔大量人流与水岸周边的安全使用空间关系,同时匹配周边环境景观,因地制宜的合理组织关系,如 “绿色地毯”掀开了一角,不觉突兀、浑然天成。

2号地铁口正面次入口连接的广场空间效果图


运用园林造园手法,不再把地铁口看作是孤立且割裂的市政交通建设场地,而是一个”绿色纽带“——紧密联系人群与山水岸景的关系。

人与山水岸景的”绿色纽带“——2号地铁口公共空间效果图

2-2.png

2号地铁口公共空间-草丘岸线效果图



3号口症结关键:    是位于山坡下平缓地势上的盒子、与园路、水岸、山体密林的自然衔接


与背坡借势的关系中,寻求地铁口的形态——“山洞”无边界化的,且是3个口中最小的体量、人流量最小、靠近公园内部,体现的“公园地铁”特征最为凸显。

16.png

3号地铁口公共空间北侧效果图

3号地铁口公共空间设计构思图


门洞入口形态寻找体块与地铁门设施布置使用安全的关系,简洁流畅合理的造型感。

17.png

3号地铁口公共空间设计构思图


在公园背景的山林中,将背景双子山借景形成连绵山峦之景,借势造坡覆土的体块关系自然形成,犹如“天工之作”,成为公园的一部分。

18.jpg

3号地铁口公共空间南侧效果图


项目经济技术指标: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地铁19号线世博大道站口公共空间项目总用地面积11150m2。

其中,1、2、3号口地块分别的用地面积为:1号口用地面积3700m2,地铁出入口建(构)筑物占地面积265m2;2号口用地面积6130m2,地铁出入口建(构)筑物占地面积546m2;3号口用地面积1320m2,地铁出入口建(构)筑物占地面积223m2。

2、3号口在园内山水中,抽象设计为覆土生态景观建筑。

1号口则以灵动的”洞斑云廊“,融合树阵——树冠下视线”直达“水岸的通透融合广场之效。

3座出入口皆以满足功能为先,运用园林景观设计手法,使其浑然天成,形成“山水一线天”

19.jpg

2、3号地铁口公共空间整体效果图

设计感悟:

基于客流和空间特征,因势成景,结合地铁合理的使用功能,因地制宜的将所有周边环境景观可利用的元素纳入其中,协调整合功能形式关系,融合打造为“公园一部分”的地铁口及城市公共空间园林生态景观。

其收益也因提升人们的使用体验感、交通与生态跨界融合、空间多元利用等方面,带来不可忽视的城市集约高效发展之效。

最后.png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地铁19号线世博大道站1、2、3号口公共空间效果图

英文名称:
The landscape design for the line 19 of Expo Avenue subway station in Shanghai World Expo Culture Park
设计公司: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项目所在:
上海上海浦东新区
项目类别:
项目风格:
项目类别:
开发商:
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世园公司;上海申通地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
2021-08 - 2022-11
项目规模:
11150m2
委托单位:
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申通地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业主设计管理:
彭贵平、李定、张峰、丁怡瑾
景观设计: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方案设计:
郭劲松、王姗姗、马宝群、吕思琪、陈文曦、梁建国、程 亮、穆海婷、邢敏、蒋浚檩、田二亮
图片摄影:
王姗姗
文案编辑:
王姗姗
约TA提供服务

相关推荐

东莞松山湖科学公园:享受“公园20分钟”新目的地

类型:建筑设计 景观设计

设计公司: 深圳市欧博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艾景级

浏览:2020

退与隐的艺术 武汉宸嘉100·嘉佰道|WTD

类型:景观设计

设计公司: 重庆纬图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艾景级

浏览:5643

融合自然与艺术:昆明龙湖锦粼天曜打造法式浪漫花园

类型:景观设计

设计公司: 重庆纬图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艾景级

浏览:6632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0
3 赞10 转发

首页

项目

搜索

品牌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