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详情
封面
十九大报告指出 ,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 "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设计理念
总体策略
平面布局
村标
入口标识是提取新南建筑元素理念设计的。圆形图案展现了雅寄河婉转曲折的自然形态,整个图案简约明了,让人能够一眼就能知晓当地的特色。四面错落有致的景墙,代表着新南村有高有低的建筑形态,景墙上绘制建筑剪影增添了村标的动感,又体现了当地传统建筑风貌。在材料的运用上也是用了本土有的瓦片、木条等乡土材料;村标将新南村的乡村生活简单明了的体现出来,富有韵味。
本项目为乡村人居环境提升改造设计
依托新南村山、河、田、村的自然肌理和浓郁的客家人文特色
融入琴韵文化元素,突出侨乡特质,通过文化符号植入
景观节点提升“打造有文化底蕴的侨乡
风景秀丽的田园村庄”全面改造提升美丽乡村村容村貌
沿路景观提升
在151县道一侧设计人行道,实现人车人流,对道路两侧景观增加植物美化并在适当区域增加乡土小品,
党建小品等营造氛围,对村民建筑入口庭院加以提升,创造有氛围的乡村小庭院。
美丽庭院
以现状庭院为基础,结合县道两边增加步行道,铺装结合当地生活元素及便宜材质,
改变其色彩不协调、地域特色淡化的情况,带来让人眼前一亮又经得住细细品味的客家新式庭院美感。
停车位
结合场地重新规划停车位,将门面、入户与停车位利用植物分隔开来,重新整理铺装地面,
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停车位利用植物美化并利用乡土材料制作党建小品,体现乡村生活氛围。
文化广场提升
保留原有文化楼和乡村大舞台,对乡村大舞台前广场空间重新梳理,对乡村大舞台两边设计党建屏风,
屏风融入钢琴、乡土材料、党建文化等元素,使其更加契合场所氛围并满足功能需求;
同时也为民间曲艺文化提供了更佳的展示空间与传播途径。
项目主要结合新南村当地文化、民俗、习惯、材料等元素
通过重新规划设计与组合
使新南村整体人居环境得到提升和改善的同时也保留的传统的文化印记
留住了乡愁也展现了新农村的美好生活气息
雅寄白凤尾水塘提升
结合道路和水塘,将水塘边水沟增加盖板,铺装石材成步行道,增加乡土小品装饰、栏杆等,满足功能需求并成为村域景观的一部分。
同时提升雅寄白凤尾墙装饰,水塘增加水生植物美化,丰富整个空间的同时,也为空间带来更多活力。
民居建筑外立面提升
保留原有建筑基本功能,将建筑前空间功能重新梳理,将杂乱的广告、宣传、破烂挡板清除。
结合当地生活用品、竹条、墙绘等元素重构,使其更契合场所氛围并满足功能要求;同时又体现乡土氛围。
小学前广场提升
学校前广场是由两块小空间组成,现状杂草丛生,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设计理念围绕场所置入积木座椅,六边形座椅以积木的形式进行叠摞,为家长和学生提供足够的休息空间及不同方向就坐的选择,地面铺装增加童年游戏连环画,体能游戏图案、休息廊架等。从而为家长、学生提供一处阴凉休息的等候空间、自由玩耍的游戏空间以及周边居民休闲的共享空间,让这个满是记忆的广场更有活力、更有趣。
绿道入口
在绿道入口区域,结合墙绘,让游人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结合现状庭院墙体并利用乡土小品、
乡土植物,乡土石材等提升周边建筑环境,让整体风貌更加乡土化、田园化,让游人在行走中感受田园风味。
对技术经验要求高,很多乡土材料都需要在现场指导创造
根据不同材料的形状、大小和性质不同进行现场指导创造
这对材料的熟练运用和工艺的掌握要求很高
绿道驿站
以音乐为灵感将韵律元素融入小品和驿站坐凳,种植有色树种以及乡土植物美化绿道环境,将绿道动态活力和律动感场景化,
同时驿站构筑物以木材和竹条结合展现绿道驿站田园乡土氛围,五线谱结合音符装饰田园路边展现音乐风情。
绿道标识
保留现状古树同时增加乡土植物丰富河边绿化,并改造休闲座椅提供更惬意的休息场所,
铺装选用当地石材体现乡土风情,在铺装装饰和绿道标识中融入音乐符号,使游人们在动人的旋律中快乐的运动。
材料的应用主要以乡土材料为主,如石磨
卵石、瓦片、青砖,草茅
犁俱等生活中的老物件
相关推荐
首页
项目
搜索
品牌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