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格式】金云峰,姚吉昕,顾丹叶.景观设计策略 基于原型理论的佛山新城文化中心景观设计[J].风景园林,2015(10):100-105.
【摘要】城市文化中心作为城市一处重要而独特的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具有其独特性。从城市文化中心场地矛盾出发,分析城市文化中心景观设计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文化中心景观设计需要重视的三个方面:地理、空间与文化;结合原型理论的景观设计方法,提出文化中心景观在这三方面具有针对性与操作性的景观设计策略;并以实际项目佛山文化中心景观设计进行说明,旨在对文化中心景观设计提供思路。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原型;设计策略;文化中心;装置艺术;佛山新城
1.1 城市文化中心
城市文化中心是城市文化建筑成群组建设的场所。随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在旧区改造与新城建设中往往将多种文化建筑集中在一个或紧邻的几个地块,形成功能更加复合,空间体验更加多样的城市文化中心。一般来说,城市文化中心以大型或重要的文化设施为主构成,可包括剧院、展览馆、美术馆、博物馆、纪念性建筑等[1]。相对于过去文化建筑分散在城市各处,文化中心集中布置的形成文化中心的模式对美化街道景观风貌,丰富居民生活品质,提高城市风貌形象具有更有效的促进与更积极的意义。城市文化中心景观设计就是对于地块内建筑外围的空间环境的设计。
1.2城市文化中心景观设计困境
城市文化中心景观设计有其难点,这来自于文化中心场地普遍存在的矛盾性。城市文化中心场地矛盾主要在于城市文化中心作为城市重要的节点,既要实现城市视角下树立城市纪念性、象征性和观赏性宏大叙事,又要表达个体视角下为市民提供富有特色的高质量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文关照[2]。在景观设计中,矛盾具体体现在下面3个方面:
1.2.1 城市特色如何彰显
城市文化中心景观设计需要彰显城市特色,难点在于选取合适的城市特色进行精彩的表达。更进一步说,城市特色不能只是一味的表达,也要考虑到这些特色的真正受众——市民是否理解与接受:特色的传递需要突出自明性与亲切性。这些是城市文化中心景观设计面临的第一大难题。
1.2.2 场所特征如何表达
城市文化中心作为文化建筑集中汇聚的城市中心之一,设计形成的场所包含两方面特征:文化性与中心性。城市文化中心景观设计不能脱离文化进行设计。中心性是指文化中心场所需要让市民明显感觉自己身处城市的某处中心。文化性与中心性共同形成城市文化中心场所的独特特征。如何通过景观设计突出文化性与中心性成为城市文化中心景观设计的第二大难题。
1.2.3 尺度差异如何协调
城市文化中心的建筑往往为了凸显城市形象而尺度偏大。景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个场地困难,寻找有效过渡空间的设计途径,缩小人与建筑的尺度差异,增强市民在中心中活动的舒适性。在增进人的舒适性的同时,还需要考虑景观自身的空间尺度变化,给市民带来更丰富的空间体验。消除对立又要产生差别,这是文化中心景观设计的又一大难题。
1.3城市文化中心景观设计重点
设计的难点也是设计的关键。挖掘并解决场地中存在的矛盾往往既是景观设计的重点,也是项目独特性的所在[3]。解决上面这些困境,既是城市文化中心景观的设计重点,也是城市文化中心景观不同于其他类型景观设计的主要所在。笔者认为可以从地域、文化与空间方面寻求突破。地域文化包含区域地理环境及其产生的区域性文化,是一个地方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景观特质,突出体现地方性特征[4]。具体来说,除了满足形态优美、生态良好等景观设计基本要求外,城市文化中心景观设计的重点在于这3大方面:地理、空间与文化。
1.3.1 地理特征
地理特质是城市自然环境的综合体现,是城市地域文化特色产生的基础,不同城市地理地貌特征不同,产生的地域文化不尽相同。文化中心景观需要对地理特征给予足够重视,唤起城市对养育她的自然环境的尊重,提升游人对土地对环境的关注。景观地理特征塑造需要抓住气候与自然肌理两方面特征,其中如何通过植物、地形、铺装等体现所在环境的地理特征是这里的设计难点[5]。
1.3.2 空间适宜
空间适宜是呼应场所特征与协调场地尺度差异的关键。城市文化建筑在一般具有独特而明确的功能,在造型方面往往会站在城市视角,追求建筑的造型感与寓意。这样伴随而来的是建筑的体量感往往偏重,建筑周边空间尺度感超大。景观设计如何在从空间的数量、分布、尺度和功能方面着手创造丰富的人性化、开放性空间体系,形成具有汇聚感的城市某处中心氛围是空间设计的难点。
1.3.3文化展示
地理环境具有区域性,文化也必然带有区域性的特征。文化展示既可以体现城市特色性,又是场所精神中文化性的要求[6]。景观设计体现文化特质是很多项目案例都会考虑的问题,这里选取合适的城市文化意向,通过景观恰如其分将文化意象介入、传递、展示给市民的关键是这块景观设计的难点。
城市文化景观设计的3个难点,我们探索了从原型理论引发的景观设计方法,使游人理解感受城市文化中心的地域特色与空间舒适。原型理论是由瑞典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是为了解释集体潜意识概念而引出的一套理论。荣格在《荣格文集》第五卷中给出集体潜意识的定义:除了我们的即刻意识,还存在着第二种精神系统:在所有个人身上完全相同的集体性、普世性、非个人性本质—集体潜意识。潜伏于每个人心底之中的集体潜意识是没有内容的形式,当符合某种原型的情势出现时,这种原型(集体潜意识)便会被激活,产生心理情绪的反应[7]。
基于景观原型的设计使游人与客观环境有效互动,使审美对象由客观环境转化为对融合想象的环境,使游人能够超越客观环境的限制,产生时空变化与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8-9]。从原型理论出发的景观设计方法包括提炼与模拟,剥离与挖掘,抽象与转译等。这些景观设计方法,在适用对象与具体操作方面有所区别,目的都是通过一系列变化将所选取的原型进行艺术化,增加易解性,更快更准的激发游人内在潜意识,实现设计意图。
对于城市文化中心景观设计中的3大重点:地理、空间与文化,运用基于原型理论的设计方法,总结出相对应的城市文化中心景观设计策略。
3.1从自然特征的提炼与模拟中,展示和突出文化中心景观的地理属性
城市文化中心景观需要着重对自然环境考虑,在空间营造方面关照气候条件,在形态层面对城市所在的地理环境进行展示。将地理环境特征转化为形态层面的景观语言,可以首先选取富有特色的元素对象。作为景观原型的元素对象,既可以是单一的地理元素,像水系脉络,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合而成的景观。通过提炼其中的形态特征,模拟到景观设计之中。许多经典景观案例中都包含这种设计方法的影子,像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师劳伦斯·哈普林所设计的爱悦广场,就是选取当地溪流穿越而下的场景,通过提取水流运动的走势特征,模拟到城市水景设计之中,营造即富有地域特色,又具有现代美感的景观环境。
3.2从街巷活力的剥离和挖掘中,弥补和提升文化中心景观的空间属性
协调文化中心建筑与景观的空间尺度的差异,基本的思路是通过设置竖向上的过渡来消减建筑超人的立面给游人带来的不适。除去常见的灯柱、景观柱、雕塑外,还可以基于原型理论,寻找场地特色,剥离与挖掘可能的竖向原型,通过抽象、转译等设计方法设计即呼应场地特征,又富有场地特色的景观设计。对于城市文化中心,场地特征之一需要营造活力,而与文化中心空间构成接近的又富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街巷空间。街巷从古至今都是我国城市公共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其中有大量可以研究挖掘的设计语汇。通过研究富有活力的街巷案例,剥离与挖掘街巷活力成因,寻找街巷类型空间中能够激发活力的设计原型,再进一步的设计中将其转化为景观构筑物,一方面营造场景再现记忆,一方面弥补文化建筑带来的空间不适,提升文化中心空间品质[10]。
3.3从文化符号的抽象与转译中,展示和突出文化中心景观的文化属性
景观表达传递文化,有两个关键点,即景观形态与文化感知。形态优美,富有美感是景观设计的基本诉求,不能为了展示文化而不顾形态,使设计落俗。文化需要被游人感知。保证愉快放松体验的前提下传递有趣的文化信息给游人是文化中心景观展示文化的关键。景观原型理论中的抽象与转译方法能很好的处理上述问题。抽象是指对于一个过程或者一件制品的某些细节有目的的隐藏,以便把其他方面、细节或者结构表达得更加清楚。在选取合适的文化意象之后,通过对符号的研究,对形态适当抽象简化,使其更具有时代性与美感。对抽象后的造型不够满意,设计师可以适当融入自己的理解来进行再创作,对原型进行转译。不同于文化景观中常见的运用文化墙、名人雕塑等设计手法来生硬的“告诉”游人文化,基于原型理论的景观设计是“激发”这些游人内心已有的潜意识,将文化意象转化成可以被游人感知的文化原型,更生动形象体现文化中心景观的文化属性。
佛山新城文化中心位于佛山新城内,东平河以南。基地东侧紧邻世纪莲体育休闲区和佛山公园;北侧是新城滨河休闲绿道,绿道穿插其中。当地政府希望通过公共建设项提升新城城市面貌,提升人气,继而加速新城及周边的发展。佛山文化中心整体规划成线性模式:两排文化建筑沿两侧机动车道布置,中间围合而成一条步行街,形成“线型”的文化中心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范围也就是这条“线型”空间(图1-2)。
图1 佛山新城文化中心景观设计范围
图2 佛山新城文化中心景观平面图
4.1地理水系特征的提炼与模拟—铺装设计与水景设计
项目基地整体是建筑围合成的直线性空间,导向性强,具有强烈的透视感。以“线”贯穿联通整个场地,通过铺装与水景两种景观设计要素来丰富设计。在具体操作中,运用景观原型理论,首先寻找将“虚幻的线”变成“形象的线”的适合的文化景观原型。佛山地处珠三角腹地,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贯穿全境,属于典型的三角洲河网地区。自古以来,当地居民就沿河而居,形成不同于江南气质的富饶的岭南鱼米之乡。我们从岭南水乡中抽象出“水流”这条“线”。其次,在抽取了“水流”的概念原型后,需要抓取水流的形态特点进行铺装设计。水流有流动渗透的趋势,以此为原型,将铺装引入两侧建筑的凹空间中,形成对建筑入口的暗示,既增强公共空间的指向性,又一定程度上改变单一乏味的街道空间;然后抓住水流时分时聚的特征,以此为原型,重构内容丰富的中心景观,在“水流”聚合处规划水景小品,以实体的水呼应设计原型;最后整合线性空间与场地,对不同的区域设计不同的铺装细部,树立与文化中心相匹配的特色景观形象。游人走在分分合合的“水流”铺装上,多多少少能唤起日常生活中对周边河道的记忆碎片,唤醒潜意识中的线性形象,感到似曾相识又不同以往,产生独特的审美体验(图3)。
图3 “流水”铺装原型提炼与模拟
4.2街巷空间活力的剥离和挖掘凸显空间特色—“幻方”与景亭设计
佛山文化中心两侧建筑界面整齐,围合产生的中间步行街空间。空间层面面临三个问题:(1)消减周边建筑巨大体量;(2)凸显场所特征;(3)与周边环境融合。前两个问题通过设计合适的景观构筑物解决,后一个问题通过植物、景墙等在步行街内的围合空间实现。具体操作景观从原型理论出发,从与文化中轴空间类似的古代街巷入手,剥离历史街道中激发街道活力,寻找表达“中心性”与“文化性”的设计原型,再进行组合。寻找具有“中心”原型特征的景观设计要素。文化中心是城市的一种功能中心,场所的 “中心”性不只是大量人流进出后的功能满足,更是在游人刚进入场所时就产生不同于一般建筑综合体的潜意识感觉,包含“热闹”“集中”等特征。选取我国古代街巷中的的彩楼作为激发场地活力的设计原型,进一步选取“灯”“印” “绿”等富有岭南地方文化特色的景观元素植入其中。形成复合型的地域文化小品—幻方(图4)。
图4 “幻方”设计过程
凯文·林奇将“可以理解”作为良好环境的重要评判。对构筑物原型的转译,采用周边建筑设计的共通的手法,以配合强调这块场地的与众不同,加深游人对文化中心场所性的理解。选取作为建筑设计母题的立方体作为构筑物主体,材料上采用镂空金属板,以镂空方形作为基础图形重复扩大。在构筑物内嵌“灯光”方盒,内置彩色玻璃灯箱,用重复的手法强调作为立方体的设计母题(图5)。
图5 佛山新城文化中心建筑肌理与幻方肌理
4.3 城市文化符号的抽象与转译—装置与细部设计
景观体现文化的途径有多种,可以是对文化形态上展示,供游人欣赏;也可以将文化融入三维的空间,让游人体会;还可以将文化与现代装置艺术结合,让游人亲自参与其中,增加趣味性。基于不同的途径,本项目有针对性的选取岭南印章、花灯、冰裂纹、花窗等不同的文化原型,在细部上深化,传递丰富多样的岭南文化(图6)。
图6 岭南文化原型符号抽象与转译策略在景观细部设计中的运用
作为文化展示的幻方,选取符号性较强的文化原型,像“印章”,对其造型稍加抽象简化之后,设计成“印章”的灯箱,然后在幻方内以5*5的方式布置25个“印”灯箱,通过一定的数量强化其文化性。对于将文化融入空间的幻方,在文化原型选取上选择适合营造空间的文化原型,然后再进行转移。像“绿”之幻方,选取垂直绿化“盒子”作为文化转译载体,通过对“盒子”的叠加,营造出幻方下面的小空间,使游人在幻方之中活动的同时,感受来自空间将关于绿色、环保与科技的文化意蕴融。至于装置艺术,则是直接挑选既能能够表达文化意味,又可以安置在幻方之中具有可行性的装置艺术作品。优秀的装置艺术无一不是创意与心血汇集的产物,是凝结艺术家智慧的作品。景观设计师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设计出优秀的装置艺术,但可以选择合适的装置艺术放到项目之中,这样既能表达景观设计的意图,又在形式与功能上反映不同思维下的趣味(图7)。
图7 “幻方”设计效果图
城市文化中心景观设计需要立足于城市文化中心的场地特征,将地理属性、空间属性与文化属性作为设计的重点。从原型理论出发的景观设计方法多样,设计策略具有自身的特点与优势,能较好的解决文化中心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重点难点,本文只是选取其中若干设计方法进行总结。景观设计的途径有很多,尝试以重视逻辑性的设计途径进行景观设计,以尽量理性的设计过程将场地种种可能挖掘出来,并最终呈现给游人。而景观原型理论就是打开理性设计之门的钥匙之一。基于游人普遍具有的集体潜意识,在景观设计时尽量去挖掘各种适合的景观原型,然后通过转译等手段设计出最终的景观作品,来激活游人心中相关的、共通的“原型碎片”,游人游玩的过程中产生共鸣,获得丰富多样的体验。
【注释】本文来自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王凌.浅析城市文化中心的建设现状与特点[J].华中建筑,2013(10):130-134.
[2]张龄.景观型城市行政文化中心区建设改善策略研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城市副中心为例[J].规划师,2008,S1(24):7-9.
[3]金云峰,简圣贤.泪珠公园 不一样的城市住区景观[J].风景园林,2011(5):30-35.
[4]林箐,王向荣.地域特征与景观形式[J].中国园林,2005(6):16-24.
[5]韩炳越,沈实现.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J].中国园林,2005(7):61-6.
[6]XIANG Shuping,JIN Yunfeng.Foshan 1000 Lantern Park[J].paysage topscape,2013(12):66-73.
[7]荣格 K G.原型与集体无意识[M].徐德林,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
[8]金云峰,项淑萍.原型激活历史——风景园林中的历史性空间设计[J].中国园林,2012 (2):53-57.
[9]万亿,金云峰.兼顾主观审美与客观生境的校园绿地景观优化——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J].住宅科技,2015(6):42-48.
[10]金云峰,俞为妍.基于景观原型的设计方法——以浮山“第一情山”为例的情感空间塑造[J].华中建筑,2012(10):48-53.
论文全文版面
【佛山新城文化中心景观设计项目】参加人员:金云峰,周晓霞,范炜,张悦文,顾丹叶,马唯为,姚吉昕等
《佛山新城文化中心景观设计项目》基地现状
《佛山新城文化中心景观设计项目》设计意向
《佛山新城文化中心景观设计项目》设计构思
《佛山新城文化中心景观设计项目》设计效果图
《佛山新城文化中心景观设计项目》节点设计图
【延伸阅读】为了不同生源研究生适应于《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总结出基于“景观原型”一套设计方法,自2009年起连续发表论文16篇,包括史原型、自然原型、历地域原型、艺术原型等4大景观原型
相关推荐
世界人居
0评论
2024-07-24
世界人居
0评论
2024-06-25
世界人居
0评论
2024-06-02
首页
项目
搜索
品牌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