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 过去几十年,各位共同见证和参与了整个国家前所未有的迅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包括异乎寻常的城市化进程,您有何感言?
李建伟:过去的几十年,大多数的景观人都过得忙忙碌碌,基本上是出差、画图、跑工地,难得有机会静下心来回望一下过去的旅程。要说对过去迅猛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感慨,首先当然是城市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几十年的时间里,我们走过了前人几百年不曾走过的路,创造了过去几代人不曾造就的经济奇迹,城市的面积成倍增加,景观市场空前繁荣,公园、湿地、绿廊、碧道出现在各大城市和乡村。
其次是资源的占用和消失。大规模建设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空前的,然而不争的事实是对大规模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的破坏和永久性消耗也是空前的。总体来看,为发展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用人工取代自然的方式成为主流。但是,人工湿地的建设无法弥补自然湿地的消失;人工林的价值也无法与自然林相提并论;人造的仿古建筑无法与真正的古迹相媲美;山川、溪谷、海滨、丛林等等自然景观的消失,我们都无法用人造的景观来充斥。
还有就是乡村的衰落。过去几十年,城市建设可圈可点,而乡村基本上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可喜的是,近些年涌现出一批从事乡建的景观设计师,但其中难免有些设计师缺乏社会主流行业的倾情投入。
此外,不得不提的应该是行业的壮大。过去的几十年,园林景观行业由小到大,逐渐发展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这里的“壮大”指的不单是从业人员的增加,更是新一代设计师的成长——正朝着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景观设计师在城市规划、生态建设、水利、交通、市政等建设工程中的作用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可,为行业的未来发展走出了一条更为宽广的道路。 LD: 整个行业的价值观或者思想观念前进与否?持续的耕耘劳作,留下了哪些难忘的实践和工作?收获了哪些进步和成绩? 李建伟:公共景观的诞生乃至大范围流域、国土景观为我们打开视野,找到了真正置身于生态建设和助力城市品质建设的立足点。我们任何时候都应当站在更高、更广、更独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看待每一个项目。
未来行业需要向复合型发展,也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复合才会有更多的机遇和机会。在这个时代,景观的特殊竞争力就在于有全局观。敢于打破一些边界和旧的思维模式,站在不同的行业角度以创新的精神对待创作,这是景观的价值所在。
我这些年一直没停下来去各个地方看项目,因为不到现场就无法感受到场地带给你的真实信息和感受,比如场地的发展历程、民俗风貌、空间关系和人文精神,等等。对待每一个项目其实都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希望项目在每一步建设过程中优质完成,并最终发挥效益。
南宁五象湖公园、株洲炎帝广场、襄阳月亮湾湿地公园、上海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等等,这些项目都是响应国家和时代对生态发展的要求,从顺应和尊重自然的根本出发,从生态保护的长久性为切入点,以人们幸福健康生活的环境为目标,因此能发挥重要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LD: 有哪些明显的短板或者不足?您认为还有哪些因素束缚或者阻碍我们的步伐? 李建伟:入行几十年了,我一直坚信并实践着景观引导城市未来发展的理念,以期改善当今的城市环境问题。可实现起来又谈何容易呢?各界人士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在探索着,他们从经济、交通、社会、人文等各方面都做过无数的尝试。可问题却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雨洪、疾病、热岛效应,等等问题仍然避免不了。设计师们为了解决当今乡村的问题,也在想尽办法,诸如乡村改造、全域旅游、全产业链升级、城乡互动,等等。遗憾的是,问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空心化、贫困化以及生活污染、生态危机、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究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还是空间的问题。行业、产业之间的分隔导致了空间的碎片化,行业闭环使得各自封闭,之间的问题无人问津。景观应承担的角色应该统筹各行业及资源的共享和配置。
当然,景观学要走的路还很长,过去几十年是高效发展的时期,但离高品质的发展还有很大的距离。高品质的发展需要我们慢下来,行业多一些思考,多总结经验教训,多一些探索、理想和追求。
LD: 2020 年庚子的疫情、灾害和事件,是否带来了拐点?景观行业之后最大的改变将会是什么?
李建伟:其实灾难年年月月天天都在发生,不是特指今年,只是今年的新冠疫情让我们有些猝不及防。庚子年不吉利之说只是巧合罢了。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在灾难中归纳和总结,找出事情的发展规律,从而减少再次发生灾难的可能以及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能出门,停产停工,反而给我们难得的时间去反思。为什么会爆发如此的疫情,究其本质,都是人类贪欲所致,为了自身利益不计后果地伤害自然,让人与自然失去了平衡造成的。面对突然而来的疫情,我们应该让内心沉淀下来,思考生命的厚重,增强忧患意识,人有备则无患。
新冠疫情也会让整个行业重新重视坚守生态系统健康理念的重要性,审视思索什么样的景观空间才是健康、生态、持久和理想的。我认为景观行业今后最大的改变应该是让城市与乡村合二为一,这也是解决城市和乡村发展不平衡的最有效途径。现在,城市与乡村在发展与建设上的分道扬镳导致区块社会分化、文化断裂、分配不公、资源浪费等问题。如果我们以田园作为城市的基底,改变过去以建筑围合公园的城市模式,以田园和自然围合城市,立足景观统筹的理念,以后将不会再有传统意义上的城乡分离,实现城市与乡村有机结合。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紧密融合在一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LD: 《景观设计》创刊至今已有数十个年头,也是我国最早出版发行的景观 设计专业期刊之一,本期为杂志的百期纪念专辑。我们一直践行着行业喉舌的责任,追随着行业成长。您对《景观设计》有着怎样的期许和寄语?
李建伟:希望《景观设计》杂志能做成百年期刊,成为行业鼎力支持的文化企业;永远带着行业使命和责任走下去,以发现与求索的视角积极关注报道行业的发展变化,记录行业最新成果和学界创新议题。目前,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已经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广大相关从业者无疑是最好的机遇,对《景观设计》杂志来说也是新发展、新机缘和新挑战。希望不断提升办刊质量,继续坚守本刊特色,发掘自身潜力,突出创新性和前瞻性,吸引更多高水平的人士投稿,为更多的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提供更具有可读性和审美性的品读体验,成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的行业必读刊物。
图片1
图片2
设计作品——湖北襄阳月亮湾湿地公园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图片6
图片7
图片8
图片9
图片10
图片11
月亮湾湿地公园位于湖北省襄阳市汉水北岸,是汉江冲击形成的形似一轮弯月的内湾河滩湿地。公园兴建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北接汉江大堤,东起热电厂,西至市郊汉北轴承厂,南邻汉水,依江而成,现在为襄阳市最大的公园。
公园由于过去疏于管理,导致杂草丛生、河道堵塞、水系不通,且水质恶化。2012 年襄阳市政府决定立项改造,以恢复江滩湿地风貌为主,使之具有城市绿肺的功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并成为鸟类、两栖类动物的栖息地;同时,将其打造成为集城市休闲、自然游憩、生态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湿地公园。
该工程由北京东方易地景观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施工。历经四年的艰苦奋斗,该公园现在已成为河滩湿地样板,并在全国各地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如今的月亮湾,已与襄阳这座城市和市民生活紧紧连在一起。
该工程主景区占地 1.1 km2,与江心长丰洲、老龙洲、贾家洲三者作为一个整体湿地公园体系进行规划。公园原始山水格局非常美,有一种大江大河、山城相依的豪迈气概。为了展现汉江滩地特有的“自然气质”,改造方案分四期进行,形成湿地保护、生态旅游、休闲娱乐三大区域。
同时,将原有山水格局和自然景观作为优势突出展现,并统筹考虑城市对防洪、景观、休闲娱乐的需求。公园外的城市主干道、汉江堤防、堤防上的城市绿道、堤防内公园主体景区、汉江及其岛屿、汉江对岸的城市、城市背后的山峦,这一切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在公园主入口处,一条大轴线在脚下延伸,经过大堤,宽广的草坪将远山收入眼中。入口轴线连接汉江,成为城市的通风走廊。这条开阔的轴线,既是公园重要的景观序列,也是观看汉江自然风光的最佳视角。开阔的汉江水面有老龙洲作为背景,构成一幅优美的画卷。站在这里,可以将整个汉江、汉江对岸的城市、山峦尽收眼底。
在公园东次入口,大的空间转换巧借堤内地势与江中岛屿、对岸绵延的山峦构成视觉联系,并设置了三个观景平台。从入口向汉江方向望去,可以看到多个层次的景观。在不同高度的观景平台,人们会得到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湿地区紧邻汉江,呈带状分布。随着潮汐潮落,景色也时刻都在变化之中。为了充分展现自然风貌,江滩区域种植了近两百种植物,其中有大片的狼尾草和芦苇,使场地的亲水性、通透性、包容性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挥。每当红日初升或夕阳西下,阳光照在狼尾草、芦苇花上,呈现出河湾湿地的大美景象。
设计没有回避巨大体量的汉江三桥,而是把它当作景观设计中很有价值的要素,它的雄壮伟岸与花草植被的柔和之美,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游人穿梭于汉江与湿地之间,体验纯朴的自然。沿着栈道走近汉江大桥桥墩,可以近距离欣赏大桥整齐的线条与壮美的身躯。整个设计体现了互动性、观赏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疏林草地区是汉江堤坝与湿地间的过渡地带,在景观处理上,充分保护原生林,结合细致的微地形变化,打造相对开敞的草地光影空间,使游人置身于这光影与时空交错的林间小道。
原生树保护区谱写着公园的历史,展现着汉江两岸的沧桑与变迁。水杉是第四纪冰河时期留下来的单子叶树种,有“活化石”之称,在建园中,原来的水杉林被全部保留下来。
月亮湾湿地的形成源于汉江对其千百万年的冲刷。保留并还原历史痕迹,顺应自然是项目设计的初衷。通过设计,不仅要让人们在公园中体验自然,同时也能安放心灵。创造今天的景观印记,亦是我们留给后人的财富。
月亮湾湿地公园提供了户外休闲娱乐和亲近汉江的难得机会,也吸引了人们来这里骑行、垂钓、跑步、玩耍,大大提升了城市人群的生活品质,充分彰显了“一切为了生活”这一理念。作为滨江湿地的典型案例,它的建成为江滩的重塑和生态复兴提供了可鉴思路和探索方法。
图片12
图片13
................................................................
被采访者简介
李建伟 :1995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景观艺术硕士学位,美国注册景观规划设计师、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会员。当代知名景观规划设计师,“生态设计与艺术相融合”的引领者,主张景观设计最大限度做到人工结构与自然结构的平衡,以景观设计统筹城市规划、水利、交通、建筑等各项规划设计。现任东方易地总裁兼首席设计师。
相关推荐
世界人居
0评论
2024-07-24
世界人居
0评论
2024-06-25
世界人居
0评论
2024-06-02
首页
项目
搜索
品牌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