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揭秘,“千万工程”硬核案例详解 2024开年必读

人居要闻

2024-02-29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提效增质,通过20多年的持续努力,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整体面貌,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做了充分探索,为全国乡村振兴工作构建了一套逻辑清晰、结构完备、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对各地乡村振兴工作开新局、创新路具有实际意义。

但我国地缘辽阔,自然条件、发展水平、工作基础不尽相同,外加风土人情迥异,致使各地农村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仍需因地制宜,统筹构建方法路径,将乡村振兴工作推到实处、落到实地,切实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贵阳贵安全域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重点寻找习近平总书记浙江足迹,收集“千万工程”经典案例,供广大乡村振兴工作者借鉴参考,以期为各地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新方法新路径。

1.丽水庆元县-以甜橘柚产业探索山区共富路

2003年8月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深入庆元县黄坛村调研块状经济发展时指出,“要大力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农业产品,才能做大规模、做大产业”。丽水市庆元县通过规划先行、模式创新、机制改革、数字赋能等举措,培育了一个农业产业的“黄金果”--甜橘柚,带出了一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黄坛村,带动了一方百姓实现共同富裕。

一、基本情况

庆元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北与龙泉市、景宁接壤,东西、南面与福建省寿宁县、松溪县、政和县交界,是瓯江、闽江、赛江的三江之源,享有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中国香菇城、中国廊桥之乡、革命老区等美誉。全县总面积189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1万人,常住人口14万人,距丽水185公里,距杭州488公里。

wps2.jpg

二、具体做法

(一)做好全县甜橘柚产业规划

通过策划规划,建设甜橘柚产业园、甜橘柚精深加工园、浙闽边界最大的仓储物流中心、全国最大的甜橘柚交易中心,庆元甜桔柚产业规划种植面积5万亩,总产量达10万吨,将甜桔柚产业打造成带动辐射百亿级的产业。

wps3.jpg

(二)实施“千千万万助农增收”行动计划

实施“千名农技干部联系千家新型农业主体,带动万家农户增收万元”行动计划,扩大甜橘柚生产规模,提高农民收入,推进共同富裕。通过专家技术培训,以科技推广解决贫困种植户的技术瓶颈,培养果农科学种植、高质量发展理念。立足机制、模式、科技三大创新领域,推行水肥一体、以䓍防䓍、生态种植、完熟栽培等关键技术,提高了甜橘柚产品质量;推行“校企地”科研合作模式,提升苗木培育和产品研发能力。推行“企业+基地+农户”合作模式,推动甜橘柚提质扩面;推进农技干部和甜橘柚种植户“一对一”精准帮扶机制,深化技能型乡政府建设。

(三)以数字科技赋能甜橘柚智慧果园

加大数字科技投入力度,为果农配备轨道车、水肥一体机、杀虫灯、土壤墒情温湿度智能监控系统、喷滴灌、植保无人机、无损分选等现代化设施,谋划实施溯源系统、数字标签、数字孪生、冷链仓储覆盖育苗、生产、贮藏、销售全过程数字化改造,逐步建设智慧果园。

wps4.jpg

三、取得成效

庆元甜橘柚连续17年获省农博会金奖,2019年庆元甜橘柚获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2020年入选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庆元县黄坛村2018年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020年、2021年蝉联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庆元县竹口镇2019年、2020年接连入选省级、国家级农业特色强镇。总之,甜桔柚产业不但是庆元县的“黄金果”,也是山区农民的“致富果”,让更多农民看到致富的希望,更成为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农业产业的“金名片”。

(一)培育了一个农业产业的“黄金果”

——甜橘柚经过多年的培育,庆元甜橘柚一个果可以卖到10元,一棵树产值3500元,一亩地最高产值达7万元。甜橘柚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黄金果”。

(二)带出了一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黄坛村甜橘柚产出前,黄坛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3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354元;甜橘柚产出后,2021年黄坛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000元(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3:1),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97.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7倍和720倍。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上榜全国特色产业亿元村。

(三)带动了一方百姓实现共同富裕

目前,庆元县以黄坛村为核心的甜橘柚种植户200余户,农业龙头企业7家,专业合作30余家,家庭农场70余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辐射带动4万多人就业增收。全产业链产值超30亿元。甜橘柚已成为庆元百姓公认的“摇钱树”。

2.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众人事情由众人商量

2005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调研。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情况后,针对小古城村的现状,提出“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小古城村在农村党建、生态保护、民主法治等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依靠“党建+治理”,建成文明村、生态村、文化村、安全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等荣誉称号。

一、基本情况

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地处杭州西郊,全村区域面积12平方公里。现有22个村民小组,农户997户,人口3429人,其中党员132人,村民代表69人。村庄中心建成区43户165人,总面积450亩,绿地300亩,庭院绿化率34 %,休闲绿地18亩。近10年来,小古城村紧紧依靠“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一民主协商“法宝”,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打造“美丽产业”。目前,小古城村未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wps5.jpg

二、具体做法

(一)建立健全协商机制,乡村治理定标准

小古城村形成基层治理民主协商“四议六步法”,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基层民主协商为法宝的共同富裕建设新路子。通过“提、议、决、干、督、评”六步,建立全过程民主协商体系,切实落实老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在协商实践中,

一是把握工作主动权,确保协商“不偏航向”。坚持党建贯穿基层民主协商始终,牢牢把握村党委工作主动权、掌控力,强化网格支部主体作用发挥,每个环节都把牢方向、拉好纤绳,让协商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有序进行。

二是一个调子干到底,确保协商“大家满意”。坚持把工作做在日常,把感情系在经常,知民情、解民忧,站在群众角度把事情议透、把思想议通,打消群众顾虑,化解基层矛盾,推动工作落地。

三是制度闭环重实效,确保协商“长效运转”。遵循大事大议、急事急议、小事小议的原则,通过建立一套事前准备、事中组织、事后运用的工作制度,形成闭环完善的协商流程,从而让协商民主更加符合基层实际,增强执行生命力。

统计显示,近年来,小古城村通过民主协商议事879起,问题解决率达98%,满意度达100%。

wps6.jpg

(二)广泛落实民主协商,古城风貌换新颜

在小古城村美丽乡村核心区块钱三组建设中,就降低庭院围墙事宜通过户主会议协商议事方式,让户主和代表谈想法、提建议,村干部出对策、释疑惑,及时消除和解决村民的顾虑。得益于充分有效的沟通协商,仅用83天时间,完成了庭院围墙从高墙到矮墙的改造,由此,打破村民之间、村民与游客之间的有形藩篱,展现出小古城村开放、包容、和谐的乡村风貌。

wps7.jpg

(三)市场经营专业管理,乡村产业展活力

小古城村紧跟时代脉搏,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充分发挥“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三乡人的作用,合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2019年,成立小古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招聘农村职业经理人,开发古灵精乐园、苕溪营地、农事研学、红色精品教育线路等村属公司自营项目,引进茗竹生态、慢谷休闲之窗、冉梦文化等社会资本,共同打造小古城村农文旅运营品牌。2022年,全村农文旅综合收入8000余万元,村属旅游开发公司实现营收突破300万元。

wps8.jpg

(四)片区组团齐心发力,村村携手奔共富

为有效聚合五方力量,小古城村联合周边四村一社区,成立小古城乡村新社区,召开联合支部会议,协商讨论四村一社区域内旅游、产业、招商三本资源账,建立资源清单。梳理出共有资源区块玻璃虹桥、苕溪沿线、泥弯头、古城绿道等10余处,并由径山镇共富办牵头,四村一社区协商通过成立乡村新社区强村公司,负责域内项目开发、资源统筹、产业壮大。2023年以新社区域内基础环境管理为切口,落地运营强村公司,预计营收突破400万。

三、取得成效

2022年,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村集体可支配收入由2003年的27.6万元增加到2022年的1007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6379元增加到2022年的5.2万元。小古城村以“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新实践为法宝,持续深入推进“千万工程”,加快构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促共富的新格局,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让共同富裕变得真实可感。余杭区径山镇通过“三全”协商,真正推动由“干部干群众看”变“干部群众一起干”,由“政府主动、百姓被动”变“政府引导、百姓主动”,由“要我商量”变“我要商量”,实现社会美、环境美、产业美。2021年,径山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打造“三三三”共富治理体系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入选全省首批共同富裕社会治理先行示范领域最佳实践,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相关经验与做法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央媒点赞。

(一)社会美不断彰显

建成启用民主协商展示馆,建立“1+3+N”三级联动“矛调中心”,挂牌成立“共享法庭”。近三年无一起安全伤亡事故,2021年信访量同比下降60%,万人成讼率55件/万人,村级事务全过程民主协商参与率,村级重要决策法律顾问参与率均达100%,群众“烦心事”办结率达98.9%,群众满意率达99.1%,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荣誉。

(二)环境美不断擦亮

建成省级最美绿道,景区村庄全覆盖,全域水质稳定在三类及以上,获得国家级生态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省园林城镇、省级美丽绿道、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美丽浙江十佳特色体验地”“宋韵杭式生活体验基地”等荣誉。

(三)产业美不断升级

做好农文旅融合文章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致富,引导径山商会成立“共富发展基金会”,扶持小微企业、青年创客;成立“村企共富联盟”,与华立集团、泰康健康等知名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径山青年创客社区和径山乡创(人才)基地,推出乡创旅游产业(人才)奖励政策,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5A级旅游景区镇等荣誉。

3.嘉兴桐乡乌镇-以全域旅游带动共富增收

2005年8月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乌镇调研古镇发展之路。提出“以保护历史遗产来开发旅游”的发展理念。桐乡市以乌镇全域旅游为依托,充分利用乌镇本地资源禀赋开发旅游业,为周边群众创造了大量就业创业机会,成为推动就业增收、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乌镇年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20亿元,带动就业超过5万人,在全国复制推广建设乌镇模式项目10个。该模式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推广。

一、基本情况

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地处江浙沪“金三角”之地、杭嘉湖平原腹地,距杭州、苏州均为60公里,距上海106公里。全镇总面积71.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9万人,全镇辖13个社区居委会和18个行政村。截至2022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1.53亿元。年末全镇户籍人口84642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286元,较上年增长3.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509元,较上年增长6.4%;目前,乌镇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乌镇戏剧节已成为业内知名的世界三大戏剧节之一。依托重大活动的溢出效应,乌镇不断挖掘景区内涵,成为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为一体的国际性、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文化小镇地位持续加强,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文旅小镇标杆,是彰显中国文化魅力的一张世界名片。

wps9.jpg

2005年8月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乌镇调研古镇发展之路。在二期保护工程现场,他戴着草帽、冒着酷暑,整整一上午,详细了解了工程建设、资金来源等情况,汗水浸透了衣背。这个时候,乌镇西栅的开发正遇到不少困难,而资金的困境更让一些人对乌镇的保护开发工作心存疑虑。乌镇“以历史街区保护和再利用”的理念一波三折,开始阻力很大。有的人觉得所谓历史遗产是落后的东西,是陈旧观念,保护没意义。有的人认为,在保护中开发旅游,把原先平整的水泥路重新变成了石板路,平桥变成了拱桥,影响出行起居,不少人抵制。在这次调研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进一步肯定了乌镇的保护方式和理念。临走时,习近平同志鼓励大家坚持“以保护历史遗产来开发旅游”的发展理念不动摇,使这条路越走越宽广。

二、具体做法

(一)创新旅游资源,多元开放新模式

全国首创“管线地埋”等景区高标准建设保护开发模式,实行旅游资源整体产权开发,发挥核心景点的带动效应,西栅(乌村)培育高端业态,与东栅中端业态错位发展,并将互联网、红色、戏剧等新元素融入旅游。西栅景区直接吸纳就业人员超4500人,景区内的船工基本为原先附近渔业村村民,月收入可达8000元左右。景区民宿房东优先考虑本地居民,吸纳经营者500余人,一家由夫妻经营的民宿年收入可达35万元左右。在东栅景区内设置商业长廊供原居民免费经营,解决了原东栅150个家庭的就业问题。

wps10.jpg

(二)拓宽配套产业,带动就业新渠道

将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有机融合,实施“镇区景区化、景区全域化、全域智慧化”,累计投入各类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约80亿元,实现5G网络全覆盖,“乌镇管家”长效服务走深走实,水乡风情和城镇功能实现完美融合。住宿、餐饮等富民行业快速发展,以品质度假经济吸纳就业创业,成功打造“乌镇人家”民宿品牌,现有民宿床位2万余张,餐饮酒店500余家,阿丽拉、希尔顿等高端酒店入驻乌镇,辐射带动周边南浔、练市、吴江等地劳动力进入乌镇就业。

wps11.jpg

(三)探索全域旅游,探索城乡融合新路径

增强对周边乡村游的带动效应,如横港村、陈庄村抱团组建乡村旅游公司,挖掘竹编、蓝印花布等非遗资源,“水乡寻梦研学路”有声有色,“竹芸工房”每年参与竹编研学体验的人数达15000人次,带动每户竹编村民增收2.5万元以上;带动周边河鲜、果蔬等农业生产销售,乌镇旅游每年从周边农户购入食材超2亿元,培育形成了董家茭白等7大农业产业,有效拓宽农户致富渠道。

wps12.jpg

三、取得成效

桐乡市以全域旅游富民增收的“乌镇模式”,有效推动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为周边群众创造了大量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的机会,成为推动就业增收、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目前,乌镇年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20亿元,带动就业超过5万人,在全国复制推广建设乌镇模式项目10个。“乌镇模式”已在北京、贵州、山东等地复制推广,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向全国推广“乌镇模式”。

(一)创建了民宿经济的“五心标准”

创新民宿经济规范有序发展新机制,提升品质度假经济的就业带动力。成立“乌镇人家”民宿协会,引导和培育特色精品民宿去同质化、宾馆化,融入乌镇文化特色,推行放心、安心、舒心、开心、省心等“五心”和“十有”标准,以品质度假经济吸纳就业创业。

(二)形成了“互联网+”文旅融合新模式

充分把握乌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的地位和作用,促进“互联网+”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循序实现“浙北聚居小镇—江南枕水古镇—世界互联网小镇”的转型蜕变和跃迁升级。同时,延伸旅游产业链,积极开发融入文化元素,创办乌镇国际戏剧节,开发茅盾等红色旅游资源,推出非遗游等特色文旅产品,将就业领域延伸至文化、教育市场。依托旅游带动和大会红利溢出,建设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5G云上农业,拓宽多业兴旅促就业渠道。

(三)建立了“人地钱”全要素保障机制

成立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在人才、土地、财 政、金融等要素保障上全方位加大政策支持。把文旅体高层次人才纳入全市人才计划,将旅游业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年度用地计划,设立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对旅游项目、经营饭店、品牌民宿给予不同层次奖励,探索利用旅游景区经营权、门票收入权以及旅游企业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等质押贷款,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4.湖州市南浔区旧馆街道-系统运营打造“未来乡村”

南浔区旧馆街道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运用“全域土地整治+”系统性思维,启动港廊未来乡村共富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未来乡村建设的新格局和新基地,探索出一条通过“人居环境重塑、公共服务导入、产业转型升级、集体经济壮大”,实现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一、基本情况

旧馆镇隶属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下辖1个社区、13个行政村,总面积31.35平方公里,总人口21448人。旧馆街道是旧馆镇未来乡村的示范街道,致力于以全域土地整治为抓手,打造全国首个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样板。2019年,旧馆街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正式启动,2020年成为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该项目涉及11个行政村、127个自然村、农户总户数4644户,共打造5个社区,计划建造乡墅2996套,套房993套,已完成乡墅分房1761套该项目规划建设用地复垦面积586亩,垦造耕地面积372亩,耕地功能恢复面积3233亩,耕地集中连片面积9753亩,帮助实现粮油产品的品质提升、生态环境提升、农产品机械化和数字化提升。

wps13.jpg

二、具体做法

(一)以土地整治为抓手,打造共富联合体

旧馆街道做好农村宅基地整治、农用地整治以及生态修复工作,整合农村相关土地指标,建设高标准农田,盘活闲置资产,构建涵盖村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强村公司,导入招商运营资源。通过对港胡村、新兴港村、光明村、大洋社区等四个村9.08平方公里的土地进行综合整治。腾退效益不佳小微企业,对宅基地进行复垦利用,实行土地统一流转,现已呈现“田成方、路成网、沟相通、渠相连”的景象。四村联建涉及农户共1332户,总人口4959人。该区域规划建设新房总数1250套,其中乡墅860套,套房414套。规划建设用地复垦面积586亩,垦造耕地面积372亩,耕地功能恢复面积3233 亩,耕地集中连片面积 9753亩。截至当前,街道11个行政村、2878户农户参与搬迁。通过强村引领,构建港胡村、新兴港村、光明村、大洋社区等“四村联建”共富共享新格局,以港胡村、新兴港村为核心,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打造“2+2”的“港廊未来乡村共富联合体”。

wps14.jpg

(二)以整村运营为引领,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旧馆街道以整村运营为引领,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是聘请民营企业两山集团,负责旧馆街道策划规划、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二是引入文旅专业运营团队及社会资本,将废弃的老民宅房改造成集淘宝平面拍摄和影视拍摄为一体的综合性摄影基地,对基地庭院、停车场、管道等基础配套进行全面改造,打造旧馆网红打卡地,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三是加强社区联动建设,进一步夯实共富基石。当地13个行政村(社区)共同注资成立了强村公司,抱团发展。通过全域拆旧腾退,发挥低效用地再开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优势,盘活了成片成规模的土地资源,引育富民产业,丰富文旅业态,打造形成粮食功能生产区、田园风光展示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湿地休闲观光区等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格局,带动村集体共同发展的同时,也让部分人员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wps15.jpg

(三)以古村复兴为灵魂,建设港廊未来乡村

凭借美丽乡村样板片区建设基础,依托港胡、新兴港村古建筑群落,传承港廊文化,积极打造历史文化古村落。2022年8月,荣获浙江省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示范村。同时,全力打造港廊未来乡村,积极推动“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建设,着力打造出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旧馆未来乡村。

1709111857140210.jpg

(四)以星光模式为示范,全面进军数字农业

培大育强星光农业、浙北农业、杰力惠、本道等明星企业,结合旧馆自身文化底蕴和旅游业的助力,打造旧馆农业各类金名片。以星光农业为平台,构建数智大田信息化管理平台,创建“星光”共富模式;通过浙北农业“泮水庄园”、锦鲤育种及景观项目,建立旧馆西北部大型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商务会客、亲子活动一体项目,打造浙北“星星港”农文旅金名片;杰力惠依托院校合作资源,围绕省级经济作物育种类项目现场会,打造旧馆农业科技金名片;本道农业作为湖州“菜篮子”工程和网络销售的明星企业,着重打造“浔味本道”APP金名片。

wps17.jpg

三、取得成效

(一)文旅融合,打造美丽乡村

打造农文旅融合之路,形成全天候、多元化的旅游路线,摆脱传统旅游业“靠天吃饭”的限制,侧面推动农文旅产业及相关配套设施发展。旧馆街道深挖古村落旅游资源,全面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并擦亮旧馆文旅品牌。

(二)优化设施,打造宜居乡村 

融入各种时尚元素,以环境宜居为出发点,立足各村村情,同步开展环境整治,充分利用村零散空间,优化绿地布局,升级硬件设施精心打造小景观、小公园等供群众休憩的空间,让一块块零星地重新焕发生机;以专业化策划运营水平提升增添乡村底色,展现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一幅幅乡村山水田园美丽画卷。

(三)赋能产业,打造富裕乡村

旧馆街道通过“微改造”实现“大变化”。大到村里招商引资,老宅、古街等变身为“乡村风景”;小到帮助每家每户的围墙进行整改,统一设计标识牌等。通过一处处“微改造”,不仅提升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增加了个人乃至村集体的收入,也让旧馆成为越来越多游客节假日休闲旅游的目的地。2021年共实施6个示范点10个项目的改造提升,已累计投资3440万元。

5.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镇五四村-以乡村智治打造中国数字乡村第一村

德清县莫干山镇阜溪街道五四村利用大数据构建乡村智治新模式。以数字赋能助力乡村治理,依托大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基于“城市大脑”平台支撑,在全省率先构建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以“一图感知五四”“大数据碰撞分析和电子围栏”等技术应用,实时掌握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变化态势,创建乡村智治新模式,有力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基本情况

五四村位于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山麓、地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村域面积约5.61平方千米,辖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23人。村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党员57名。近年来,五四村把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作为深化“千万工程”的突破口,走出了一条以数字赋能撬动乡村治理的新路子。五四村通过构建数字乡村业务应用、应用支撑、数据资源和基础设施“四大”体系,建立业务协同模型,构建覆盖乡村规划、乡村经营、乡村环境、乡村服务、乡村治理五大领域的“数字乡村一张图”以及数字生活服务平台和治理决策中枢。运用图像识别、北斗定位、遥感影像、三维实景地图等技术,搭建农业农村通用组件,构建应用支撑体系,建立乡村大数据资源体系,推进物联网、农业环境感知、数据传输、数据处理、终端应用等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wps18.jpg

二、具体做法

(一)以数字优村庄规划,高起点定位发展方向

建立以电子地图、遥感影像、三维实景地图等多类型、多尺度、多时态的空间数据为基底,叠加自然资源、农业、水利、交通、建设、文旅、民政等部门的17个图层232类数据,建成数字化乡村模型,构建五四数字乡村底图,直观呈现五四自然风貌和村庄变迁,实现基础设施的可视化管理和维护、人与人交互信息的有效留存和可再现。统筹推动数据资源整合汇聚、联动分析,制订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规划以省级田园综合体创建为载体,围绕“花开五四、未来乡村”定位,以花卉苗木、茶叶笋竹产业为主导,形成“一心一轴一环两片”整体布局,即综合服务与文化体验中心、莫干山异国风情景观轴、环村休闲景观线、北部田园休闲片和南部山地度假片,主要以红色基因为传承、以农旅融合为重点,打造集生态农业、红色教育、休闲旅游、养生度假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利用三维实景地图,把涉及的规划数据叠加在图层上,全村山水林田湖一目了然,无论是产业项目落地、土地整治还是村民建房管理,都变得更加直观精准。

wps19.jpg

(二)以数字促产业融合,高质量推动强村富民

立足地处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门户的优势,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2004年实现村3000多亩耕地100%流转,不断完善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村级平台,健全农村产权网上交易运行机制。先后引进红枫、“中国红”玫瑰、优质葡萄等九大生态种植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和亿丰花卉、垚淼生态园等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统筹现代农业项目和19家别具一格民宿发展,组成了体验观光采摘、高端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产品。2019年开始,五四村加快省级田园综合体建设,将田园休闲游同红色研学游、智慧乡村游、康体运动游等产业有机结合,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同时,通过率先引入创客中心、众创空间等项目,实现“两进两回”,不断增强改革创新动力。2019年,村集体各类经济收入513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1万元。通过平台能清楚了解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组成,村里引进的农业园区、家庭农场和开办的乡村民宿等经营主体的分布、经营状况、收入来源以及带动本村劳动力就业等情况,为精准服务村民增收致富提供了一手资料。

wps20.jpg

(三)以数字强乡村治理,高标准提升管理效能

融合历年美丽乡村、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布设的视频监控、污水监测、智能窨井盖、智能垃圾桶、智能灯杆、交通设施等6大类534个感知设备,形成触达乡村各角落的物联感知网,实现对“村庄环境的全天候监测、村民生活的多维度记录”。梳理乡村治理业务及流程,制定数据归集目录,通过政务数据接入、现场数据采集和物联感知设备推送等渠道归集数据,包括水质量、空气质量、垃圾分类、交通出行等282类数据。依托“城市大脑”,推进全县各信息系统与平台互联互通,实时共享时空信息、基层治理四平台、智慧交通、污水处理等13个系统数据。通过对感知设备、村民活动等共享数据的精准分析、异动管理,实时处置村内紧急情况、基础设施故障等问题,提升乡村医疗、养老、助残、垃圾分类等“最后一公里”便民服务实效等,有效降低乡村治理成本,挖掘沉睡的数据资产,实现数据资源利用最大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自9月上线以来,已有效处理环境污染、邻里纠纷、合同管理等问题180余个,平均用时从以往的5个工作日缩短到3个小时,从而有效提升了村级事务管理的能力和效率。通过融合历年来美丽乡村、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布设的各类感知设备,动态收集水、空气、垃圾分类等数据,实现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实时监测、管理。比如对每日易腐垃圾的收集监测,不仅降低了管理成本,更有效地引导了村民参与垃圾分类,改善居住环境。

wps21.jpg

(四)以数字助管理决策,高效率打造智能服务

开展“最多跑一次”向乡村社区延伸,以“浙里办”为载体,大力推广网上办、掌上办等服务平台,实时提供就业信息、签约医生上门问诊、居家养老等服务。按照“人人都是网格员,小事不出村”的理念,平台有效连接基层治理四平台,实时呈现村民反映事件及分类处理反馈情况。利用大数据碰撞分析和电子围栏技术,对村域人群来源、驻留时长、人流趋势等进行分析,实现人流过密预警、人群疏散预警等。对入村渣土车抛洒滴漏、村民骑行电动车未戴头盔等行为进行视频智能分析,提高管理效率。在遭遇台风天等突发事件时,运用智能化预警监测,向全村人群迅速群发避灾信息,提高应急救灾能力。

三、取得成效

2022年,全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654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5.5万元。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

(一)念好“土地经”,实现“借地生财”

五四村人少地多,但村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一度耕地抛荒高达40%。2000年孙国文当选书记后,抓住土地整理的契机,推动土地100%流转,相继引入7个生态种植项目,成立湖州市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全村447户人家,家家承包地入股。全村1000多亩地,仅由7个人经营,使昔日低头耕作的村民,可净赚三笔钱:土地出让金、合作社分红、农忙时基地务农收入。

(二)算好“美丽账”,将“美丽”变“金钱”

算好“美丽账”,发展农村田园旅游,“将美丽变成金钱”。随着红枫、葡萄、玫瑰等生态种植基地相继落户,五四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于是,村里买了观光车,修了观光道,吸引城里人来玩。目前,五四村已成为3A级旅游景区,村子里30多家民宿,年接待游客量达7、8万人次,节假日时,一床难求,村民人均收入突破了5万元。

(三)建成5G基站,打造中国数字乡村第一村

建成首座村级5G基站塔,试行5G无人驾驶微公交,成为全省第一个5G智慧出行未来乡村示范点。走进村委,墙面5G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村里各位网格员发来的信息,只需动动鼠标,就能“一图全面感知”村里的生产、生活、生态变化。还创办了木芽乡村青年创客空间,吸引青年才俊,绘制明日更美的发展蓝图。


编辑 | 贵阳贵安全域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

相关推荐

云南丽江长江第一湾石鼓特色小镇修建性详细规划

类型:规划设计

设计公司: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人居级

浏览:14118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0
1 赞10 转发

首页

项目

搜索

品牌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