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四个月时间,阳光100接连发生违约事件。
12月6日,阳光100中国控股有限公司(02608.HK,下称“阳光100”)在港交所公告,公司发行并于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0.50%的优先票据的所有未偿还本金以及任何应计但未付利息于12月5日到期。公司无法偿还该等票据的本金及应计但未付利息。因此,已发生违约事件。
这只本金总额为1.7亿美元的票据与此前阳光100的一笔可转债一起构成交叉违约,即今年8月份,阳光100的一笔金额为2.00亿美元、年利率为6.50%的可转换债券发生实质性违约。
“没有一个债权人说因为交叉违约马上加速到期,还有一些金融机构愿意进一步支持我们。”9月9日,阳光100集团董事长易小迪在集团会议讲话中还抱有不小的信心。
但几个月以来,从再度违约的结果看,这家企业的基本面并没有显著的改善。12月7日,记者就相关问题致电阳光100董秘办,一位工作人员称,不方便回复。
阳光100集团常务副总裁范小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主要是机构债权人,目前通过增加抵押物等方式,已经与不少债权人达成意向展期协议。他表示,公司的资产大于负债,有较多的土地储备,也在考虑通过项目合作、债转股等措施来应对当前的现金流问题。当前,行业内有不少企业均到不小的困难,阳光100要做的,就是在困难时期积极面对,做好自己。
今年下半年以来,中资美元债市场一片哀鸿。在此前经历了花样年、新力控股等数家房企的负面信用事件后,多家房企开始回购美元债为市场注入信心。但截至目前,这场信用回归之路看起来仍然任重道远。
北京市房地产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赵秀池告诉记者,房企暴雷是市场经济下优胜劣汰的正常现象,在从严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下,资金链出现问题是一大动因。尤其是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的民营企业,他们出现问题,对整个市场和经济都会带来不利影响,希望有关部门研究并启动救助机制,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美元债交叉违约条款触发
阳光100此次涉及违约的票据未偿还本金总额为1.7亿美元,而该等票据的应计及未付利息总额为892.5万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违约事件亦将触发公司及附属公司订立的若干其他债务工具项下的交叉违约规定,倘债权人选择加速,该等债务工具可能立即到期应付。截至公告日期,公司尚未收到任何债权人将采取加速到期的任何通知。
这已经不是阳光100首次出现债券违约。
今年8月9日,阳光100一只2021年债券,金额为2.00亿美元、年利率为6.50%的可转换债券出现违约。按照规定,付款及最后一笔利息付款于2021年8月11日到期,未偿还本金及应计利息总额分别为5091.61万美元、147.55万美元。
让问题变得更严重的是,违约事件将触发阳光100中国订立的其他债务工具的交叉违约条款,包括于2021年到期金额为1.70亿美元(即12月6日公告的违约债券),以及,年利率为10.5%的优先票据和于2023年到期金额为1.20亿美元、年利率为12.0%的优先票据。
彼时,阳光100中国表示,预期将于到期日后的10个工作日内偿还2021年债券的本金、溢价及应计利息。
在首笔债券违约后,阳光100集团董事长易小迪在9月内部会议上表示,既然已经违约,我们一定要面对现实,要想回到原来那种状态,靠借新还旧维持信用是不可能了。我们现在要把重点放到向内,必须向市场找出路,靠销售找出路,这样别人才能帮助你,求人不如求己。
不过,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很快将阳光100中国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由“CCC-”下调至“SD”。标普预计,阳光100中国的流动性紧缩状况将持续,该公司的短期债务规模较大,而现金流流入却十分薄弱。
政策面吹起暖风
阳光100中国创建于1999年,前身为广西万通企业,是一家房地产发展商,于2014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截至2020年末,阳光100中国的总负债为487.88亿元,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6.2%,2020年净负债率高达186.8%,非受限现金短债比为0.24,“三条红线”全部踩中。
与此同时,阳光100在融资端也在显现难处。根据年报,阳光100中国2020年融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6.92亿元,而2019年为-54.45亿元,2018年为-21.27亿元,2017年为-3.90亿元,已连续4年为负。其资金面紧张征兆早有显现。
据财报显示,阳光100中国现有资金已难覆盖短期债务,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该公司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13.12亿元,而一年内或按要求应付贷款和借款总额为256.28亿元。
当前,面临险境的房企,不止阳光100一家。
自10月开始,中资美元债市场花样年、新力控股、佳兆业等多个民营房企负面信用事件接连发生。今年以来,国内债券市场房企违约占比也出现明显提升。
根据鹏元资信对于国内违约债券统计数据,债券市场违约方面,1-11月新增违约主体27家,较上年同期下降40%,主体违约率较去年同期继续下降,从0.87%降到了0.48%。从行业来看,2021年违约企业中,地产公司9家,占比30%,行业集中度较高。
在房企普遍遇险的情况下,政策面也已吹出暖风。
中房研协测评研究中心监测统计,2021年10月地方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43条,较上月基本持平。其中,宽松性政策16条,紧缩性政策19条,中性政策8条。紧缩性政策占比较上月进一步下降,地方房地产政策收紧趋势明显放缓。
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认为,经历过此前一连串的房企暴雷事件后,后面的房企发生违约事件的可能性应该不多了。因为现在融资、贷款的口子稍微松动了一些,这样就给了房企喘息的机会。他表示,此前的负面案例太过集中,应该会有一个合理的回归,市场的成交量也会慢慢出现回暖。卢文曦预计,本轮周期到2022年三四月份的“小阳春”期间应该就会结束。
不过,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记者,后续房企继续出现暴雷事件概率较大。主要原因在于融资端和销售端的双调控,让高周转高负债的房企流动性处于极端紧张的状态,叠加下半年以来市场的急剧转淡,又让房企的现金流进一步恶化,也推高了房企暴雷的风险。
他认为,近来融资政策的微调以及降准所释放的流动性还需要一个传导过程,能否实现顺利传导也有赖于行业信心以及涉房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信心的恢复,这些却都是滞后于政策出台的,因此行业真正回暖可能要到明年上半年,最近应该是房企暴雷的高发期。柏文喜表示,高杠杆房企虽然不排除有逐渐回暖的可能,但是更多的可能还是在当前流动性重压之下而被迫加速出清。
评论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