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立即登录
西藏察雅:万亩经济林打响脱贫攻坚战
2021-09-27阅读:1210发布:世界人居来源:西藏日报
七月的察雅,穿境而过的澜沧江沿着高山峡谷奔腾不息,江畔的万亩经济林硕果盈枝,苹果、蜜桃、香梨、山杏等挂满了枝头,正在林间除草、浇水的群众脸上洋溢着笑容……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察雅县坚持以助农增收导向,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目标,投入资金1.13亿元打造万亩经济林。据统计,该经济林已吸纳附近建档立卡贫困户158户1006人投工投劳,每年户均增收4500元左右。
美了生态
2015年,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察雅县面临着全县脱贫摘帽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双重任务。如何发展,能否把两个任务统筹推进?这是察雅县干部群众共同思考的问题。
察雅县有优势。在就如何发展的讨论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察雅,日照充足,干湿分明,年平均降水量为350毫米;盛产苹果、水蜜桃、核桃、梨等各类水果,水果种植历史悠久……
在优劣势比较与充分研讨后,察雅县决定在迪嘎纳山、德日那山、澜沧江沿线3个片区种植经济林。
发展思路确定后,察雅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利用较好的灌溉条件,高密度种植经济林。同时,察雅县选择与林业龙头企业吉祥农林公司合作,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提高经济林成活率,增加林木的挂果率。
5年过去了,11985亩的经济林建设已初见成效。漫山遍野的林木绿了大山,护了生态,为察雅县澜沧江畔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兴了产业
随着澜沧江畔的山更绿了,察雅县并没有忘记“要让群众的钱包更鼓”的初衷。近年来,察雅县积极探索“政府+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使企业与农户结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的利益共同体。
来到位于察雅县产业园区的杂交构树茶叶加工厂,只见十几名工人正在对产品进行分装。2018年7月,吉祥农林公司投资26万元,建起了杂交构树茶叶加工厂。目前,加工厂年产成品茶8000至10000盒,年产值150至200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103人就业。
与茶叶加工厂相邻的是察雅县聚生源农副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投资的苹果醋饮料生产厂,也是伴随着经济林发展而建的。2019年,该厂以每斤4.3元的价格收购当地苹果5万吨,生产苹果醋饮料6万件。目前,该厂生产的苹果醋饮料除零售外,主要在昌都市区的扶贫超市和农行扶贫网站销售。今年,该厂还计划一次性收购6万吨本地苹果。
产业兴,活力显。当前,察雅县群众主动参与经济林栽种和管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过去“伐薪毁林”的现象再也不见了,万亩经济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正不断显现。
百姓富了
2017年,察雅县杂交构树苗圃项目落地邓学村。该项目采取“企业+农户”的方式流转土地,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了309亩。卡贡乡邓学村向巴欧珠家共流转9亩土地,每年能收到租金9000元。作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他还被优先安排进苗圃成了一名种植工人。
“在苗圃干了两年多,我学会了栽种、树枝裁剪等技术,去年我还领到了6000多元的工资。”向巴欧珠笑容满面地说。
除邓学村外,察雅县经济林项目还在烟多镇帮嘎村流转了1083亩荒山坡地。全县经济林每年的土地流转费达37.7万元,带动67户群众增收。
位于麦曲河南岸,与察雅县城隔河相望的迪嘎纳山生态林区,活跃着一支15人组成的护林队。“我已在这里干了5年,去年有13000元的工资。”55岁的护林员向多说。
在践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理念的同时,万亩经济林项目为群众脱贫致富铺设了一条康庄大道,使生态环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现了无缝衔接。如今,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生态产业路正在察雅不断铺展。
评论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