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立即登录
生态马鞍山 转型促发展
2021-08-18阅读:929发布:世界人居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天门中断,大江北去。马鞍山,这座位于长江转折处的资源型城市,正奋力蹚出转型新路径——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马鞍山考察,对马鞍山提出“打造长三角‘白菜心’”新发展定位。马鞍山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生态进、生产退,治理进、污染退,高端进、低端退”的柔性智慧,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全力答好打造长三角“白菜心”这份时代考卷。
一江碧水向东流
马鞍山依江而建,由于经历了“先有矿后有市、先生产后生活”的发展过程,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背负了沉重的环保欠账。
把岸还给自然,让城亲近长江!
马鞍山将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把生态环保工作作为最大的责任、最大的发展、最大的民生来抓,奋力擂响了“长江保卫战”的震天战鼓。
面积986亩的薛家洼,曾经非法码头林立、乱搭乱建严重、江面垃圾泛滥、散乱污企业环绕,是长江环保问题最突出、最典型的地方之一。经过综合整治,如今这里变成了一个集观江、生态、研学、文化于一体的生态园,一年四季游人如织。
划定沿江“1515”三道防线,拆除长江干、支流非法码头153家,清退长江岸线约10公里,整治散乱污企业704家……马鞍山一体推进治污、治岸、治渔,把综合整治延伸到一江两岸79公里长江岸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成效前所未有。
从临江不见江到近水更亲水,“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正逐渐重现。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长江生物多样性正越来越丰富。
“我们的生活正像长江一样越来越美!”和丈夫一起退捕上岸后,“三姑娘”陈兰香喜事不断:先是住进了政府安置的新房,后成立劳务公司当起了老板,公司业务也逐渐有了起色。“争取年底多给参股的上岸渔民分红,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马鞍山率先在全国实现长江干流及重要水域常年禁捕和渔民退捕转产。对上岸渔民,做到了有工作、有住房、有学上、有社保,心情舒畅。同时,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确保长江“十年禁渔”一抓到底、取得实效。
“采石夜月”光影秀美轮美奂,美食夜市香气四溢,地方戏曲旋律悠扬……漫步夜幕笼罩下的江边采石古镇,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夜经济”正蓬勃兴起。
“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马鞍山通过整合采石矶景区、薛家洼、杨树林等生态资源,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康养休闲等产业,加快滨江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走,去江边!越来越多的马鞍山人爱到江边闲逛、锻炼,长江已成为这座城市最令人向往的风景。操着不同口音的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打卡”,美丽风景变成美丽经济,百姓的“生态饭”越吃越香……
百年矿区迎新生
登上观景平台,眼前,具有百年开采史的华东地区第一大黑色冶金露天矿场凹山采场,已蝶变为一座秀丽的人工湖。湖身后,一排排新栽植的元宝枫、杜仲和山桐子错落有致,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为原本荒芜的山体增添了浓浓绿意。
“元宝枫、杜仲、山桐子是附加值极高的特种经济林树种,通过采取‘矿山治理+特种经济林’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在做好生态修复的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让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加快转化。”向山治理“三棵树”一二三产融合项目现场负责人魏泽伟介绍。
马鞍山由矿生钢,因钢设市。地处城东的向山地区,被当地人誉为“城市之源”。然而,经过多年超强度、大规模粗放式开采,百年矿区逐渐成为“灰头土脸”的“生态伤疤”。
今年7月,马鞍山召开向山地区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发展动员大会,“顶格”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指挥长的指挥部,将向山地区综合整治作为创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示范区的“一号工程”,吹响了全市上下齐动员,千军万马战向山的冲锋号。继“长江保卫战”后,再举全市之力打响“向山大会战”。
一片片荒山被覆土复绿,一处处矿坑被治理造景,一系列功能配套提升陆续就位……马鞍山采用“生态修复+”治理模式,围绕生态环境修复、土地整理开发、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产业导入升级五大方面,统筹推进重度污染治理、生态短板补修、绿色矿山提升等十大工程,着力把向山地区打造成践行“两山”理念的样板区。
为彻底治理城区黑臭水体,马鞍山一体推进雨污分流、截污纳管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扩能等工程,在安徽省率先完成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城区35条黑臭水体全部变清,37条河道及其附属设施已转入运维。过去人们“绕河走”,如今“沿河游”,马鞍山成功荣登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榜单、成功入选“十四五”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一亩地”里看转型
亩均税收达到462万元,增长近5倍!这是马鞍山经开区颐海(马鞍山)食品有限公司“精耕细作”交出的“成绩单”。“我们通过大力实施智能化改造、技改升级,让产量更高、品质更优、效益更好、减排更多。”公司负责人曹彦军表示。
以“亩均论英雄”,让“寸土生寸金”,是马鞍山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招”。
马鞍山在安徽省地级市中率先建立起“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企业按“质”排名,实行差别化资源配置,优先扶持资源环境效益好、发展质量高的企业,对发生环保责任事故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以此倒逼企业实现创新强、亩产高、节能好、减排多。
通过实施亩均效益评价,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年均增长10.8%。去年以来,共倒逼低效企业转型或退出261户,清理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用地1.3万多亩,为先进产能腾出了宝贵空间。
从“最强大脑”马钢智园,到“智慧制造”遍地开花,以“智造”引领提升发展质效的深刻变革,正让中国宝武马钢集团焕发出全新活力。上半年,宝武马钢集团经营业绩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马鞍山突出产业智能化和智能产业化,推进数字化制造普及、网络化制造提升、智能化制造引领等重大工程。用智造升级制造,马钢“盆景”已成全市“风景”。
马鞍山作为安徽省“标准地”改革试点唯一城市,工业用地“附带”亩均税收、能耗标准、环保标准等指标一同公开出让,既实现“拿地即开工”,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更切实做到了招大引强、好中选优,让一大批“一高三强”(绿色程度高、创新研发强、亩均效益强、引领带动强)项目加速落地。
以生态保护倒逼经济转型,用产业升级助力生态保护,马鞍山经济发展不仅未受影响,反而呈现速度加快、质量提升、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上半年,马鞍山主要指标增幅居全省位次全面提升,其中GDP增幅居全省第四位,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增幅居全省第三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均居全省首位。
评论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