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立即登录
【责任规划师制度】多元主体嵌入,多方协作支撑广州社区设计师工作
2022-10-20阅读:4405发布:人居要闻来源:自然资源部作者:王冠贤 何莹莹 陈燕纯
图片来源自然资源部今日头条自媒体账号
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的决策部署,解决基层规划专业技术力量不足、规划落地“最后一公里”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具有长远意义的一项改革实践。现开设“规划师在行动”栏目,介绍北京、上海、重庆、江苏、浙江、四川等地责任规划师制度建设的探索实践与典型案例,谨供参考交流。
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动传统粗放式、经验式的城市治理方式向集约型、精细化方式转变,这就要求把规划、管理和服务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广州市结合当地实际探索“社区设计师出智、各级政府与部门出力、人民群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模式,推动社区设计师工作从市区向各街道(乡镇)传导和延伸。
2016年策划“小项目大师做”活动,2018 年开展“身边项目全民设计”专项行动,2019年发布社区设计师工作方案及相关指引,2020年推出12套社区设计师工作实施方案……广州市的社区设计师工作从萌芽阶段进入探索阶段,逐步建立起“市—区—街道”三级组织机制和“一区一策”的社区设计师制度。其中,社区设计师不仅参与社区建设项目审查和把关,还要参与示范项目设计和实施全过程。如今,广州市已聘请344名社区设计师入驻全市各街道的城乡社区,组建了一批掌握社区设计师理念方法的专业化队伍,陆续形成一批城市精品建设示范项目,社区设计师工作进入持续发展阶段。
社区规划建设和治理承载着多元利益诉求,广州市通过制度引导社会专业力量以设计师身份解决社区难题,共同参与城市发展过程。在“市区统筹、纵向传导、横向联动”模式下,广州市建立了“1+1+12”的社区设计师顶层制度,政府主体从制度上为多元主体嵌入地方治理、实现多方协作提供支撑保障。
其中,第一个“1”是组建“社区设计师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涵盖规划、住建、交通、水务、城管、园林等相关领域,统筹各区及空港经济区管理委员会社区设计师工作办公室。第二个“1”是指发布1个工作方案——《广州市社区设计师工作方案》。“12”是制定12套各区及空港委社区设计师工作实施方案。市领导小组向全社会邀约规划、建筑、艺术、风景园林、土地资源管理、市政工程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形成全市专家名录供各区及空港委参考。
广州市各区可根据自身发展定位和资源特色,确立社区设计师工作开展方式,形成各具特色的社区设计师组织架构和实施模式。越秀区结合老城区特色,成立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挂点联系街道领导小组,社区设计师重点跟进社区规划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白云区结合国际大都市发展战略,引入国际设计团队,将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融入社区品质空间建设;番禺区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成立高校工作坊,联动高校师生参与社区建设;从化区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招募本土设计师团队进驻乡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各街道(乡镇)、社区支持和维护社区设计师工作。广州市在社区设计师实践中,推动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辖区内使用公共财政资金或集体资金的建设项目,按程序委托社区设计师参与设计或审查把关。这让社区设计师在基层治理体系中有了更明确的工作职能。社区项目设计方案可提交包含建筑设计、园林设计、视觉设计等多专业的社区设计师团队会审,以保障方案质量。
在街道的协助下,社区设计师不再是传统单一的专业技术工作者,而是承担着组织者、协调者、沟通者等多元角色,推动形成由社区设计师、政府、街道、居民、建设方等组成的社区协作关系网。
广州市社区设计师的工作内容主要有四项:一是提供规划设计服务。设计师参与或主持社区建设发展相关项目,如社区规划编制、规划实施评估、规划研究或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二是提供技术咨询。设计师为责任范围内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优化、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等相关建设项目,提供行政决策的技术咨询服务或参与项目设计审查把关。如越秀区总规划师在承担越秀区整体发展谋划的工作中,全过程协调、策划、推动越秀区海珠广场品质提升工程,推动城市广场从交通环岛式空间向步行礼仪式公共空间转变。三是参与实施协调。在社区项目中以全流程跟踪服务落实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保障建设质量。如在越秀区环市东公厕改造中,为保留公厕旁一棵大树,从多次现场调研、施工图设计、施工监督到后期动态评估,社区设计师持续沟通协调,让绿色生态理念贯穿规划、建设、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四是开展公众参与,协助社区开展科普宣讲、意见征询和活动组织等公众参与工作。
在社区规划建设过程中,设计师通过搭建形式多样的多元主体对话平台促进多方协作,发动全龄居民积极参与社区营造,支持培育社区自治基础。除了走访交流、圆桌会议、工作坊、竞赛展览、议事群、论坛等常规的多元参与方式,还拓展各类创意活动等特色方式。如2021年,海珠区社区设计师联动多方共同合作,关注60岁以上老人就餐难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合理规划新增长者饭堂,优化既有“智慧养老”平台,推动适老宜居社区环境营建;黄埔区社区设计师组织36名小学生开展“美丽上学路”城市体检活动,游走3条上学路线,挖掘儿童兴趣点,排查沿途安全隐患,协助儿童友好社区建设。
2020年,望岗村公共空间改造作为广州市社区设计师示范项目之一,由社区设计师团队参与设计改造,至2021年改造实施完成。社区设计师以系统性的思维,修复社区生态、修补社区功能、拓展社区公共空间,实现社区品质提升。
该项目引入“1+1+1”社区设计师专业服务团队。一位院士领衔的专家顾问团,由本地院士和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等组成,对改造设计方案进行两轮技术审查和品质把关;一个政府聘请的景观改造设计团队,与建设项目形成“一对一”固定服务关系,提供至少两年的技术支持,促进设计服务和施工运维深度融合;一个汇集规划、建筑等多专业技术人员的本地服务单位,负责统筹协调、征集多方意见、解读本地规范、全过程跟踪、项目回访等,加强项目交流反馈和工作协同。
望岗村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嘉禾望岗,地处城市发展动态变化较大的城中村地区,村内以工业和低端服务业为主,村集体主要收入来源为集体物业租赁。社区更新改造面临的困境包括:整体基础设施品质陈旧落后,交通系统紊乱;不同年龄层活动空间缺失;本土村落传统文化流失;社区空间组织较为复杂,大部分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缺乏积极性。
针对望岗村长期以来因“失序”建设而被挤压的空间,社区设计师注重社区空间秩序重构,在公共空间改造中引入“此时•此地•此人”的新山水设计方法论,以“同堂”为主题,按照“重塑空间、交通引导、文化传承、生活剧场、商业激活”五大改造策略,打造适合当地居民使用的生活空间,重新链接人与人、人与空间的关系。
社区设计师将公共场地中的垃圾房、配电房等构筑物进行拆除与迁移,将整体环境的视觉观感和零碎空间分别进行整合,形成了四大主要公共空间:村口口袋公园、休闲空间、文化广场及休闲游廊、健身游乐空间。为处理交通与公共空间的矛盾,对祠堂前的道路进行交通管制,重新规划机动车和人的行动线,拓宽修整池塘边人行道路,在解决人车冲突的同时,改善聊风水塘、河涌等亲水场地,在祠堂前留出一块无车干扰、居民可以安心活动的空间。
望岗村改造后,祠堂前留出一块居民可以安心活动的空间
在望岗村更新改造中,社区设计师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尊重场地原有肌理,保留望岗村鳞次栉比的建筑物、曲折的街道、祠堂、风水塘及老榕树等,在公共空间中创造性地转化相应的文化特质,建造了具有遮阴、挡雨、休憩等功能的文化连廊。
在这一过程中,社区设计师搭建公众参与平台,通过广泛征集居民需求及评价、成立健康公共空间工作坊等方式推动多元主体深度互动,辅助建立有效的社区更新共治机制。
望岗村改造后形成的公共空间
社区设计师重点关注了居民普遍提出的康体设施和互动空间不足、生态环境不佳等问题。通过观察记录,开展使用者行为研究,对本地居民、外来租客等望岗村不同群体的行为活动进行统计;结合深度访谈,了解场地使用者的真实需求。此外,还对儿童、中青年、老年人等全年龄段社区居民发放调查问卷;从植物生长状况、水体质量、景观审美价值、休憩设施及其功能、场地可达性等空间维度开展量化评价。
社区设计师团队与本地高校以望岗村为设计基地,联合举办了“健康公共空间工作坊”,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带领学员对望岗村交往空间、五感体验、活动策划、植物设计等社区健康景观层面进行调研,深度挖掘望岗村场地现状条件及发展存在的问题,使广大群众走进社区,加强对社区营造工作的理解。
社区设计师在望岗村的介入,从物质、管理和文化等方面综合推动了社区可持续发展:改善望岗村的生态环境和公共空间品质,优化生产生活秩序以及引导多主体协商共建,助力延续本地乡土文化,提升本地居民、外来租户、流动人口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广州市社区设计师没有局限于街道(社区)建设项目的专业指导和质量把关,而是注重参与规划设计和协同治理,与政府、街道、居委会、居民等形成实质性配合,凝聚和培育以社区设计师为纽带的社区共同体,促进社区高质量发展。未来,广州市将鼓励更多来自社区的人员参与,将建筑、景观、社会工作、法律、物业管理、大数据等更多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纳入社区设计师团队,让专业设计团队逐渐转化为专业服务团队。社区设计师不仅要在规划、设计、建设阶段发挥作用,也需要社区的管理、运营、监督维护中提供专业支撑。
(本栏目素材由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供)
作者:王冠贤 何莹莹 陈燕纯
文字编辑:阎 炎
新媒体编辑:闫 倩
相关文章
评论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