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法将正式实施,我国生态状况持续改善

2022-01-17阅读:1777发布:世界人居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冬日的黄河三角洲,候鸟在水面上成群嬉戏;四川成都青龙湖畔,樱花悉数绽放;福建漳江口,成片的红树林随着海风轻轻摇曳,像波浪般起伏……这些美景属于一种共同的生态系统——湿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强调“湿地贵在原生态。”今年是中国加入《湿地公约》30周年,也是《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的一年。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湿地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

我国湿地类型丰富,湿地总面积超过6000万公顷,位居亚洲之首,世界第四位。月初,国家林草局公布了最新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结果,44处湿地公园通过验收。至此,我国国家级湿地公园已达899处。目前,我国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已初步建立,以全球4%的湿地,满足了世界1/5人口对湿地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多种需求。

“每年监测都有新发现”

鸟类的增多意味着黄河湿地生态系统状况的改善

1月10日早上7点,河南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中牟站的巡护员姚海峰匆匆吃过早饭,带着望远镜出了门。中牟站在保护区最北端,过去约1小时车程。他要赶在8点去接上一位巡护员的班,保护区内24小时不离人。

下游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河中下游过渡地段,刚好处在我国三大候鸟迁徙通道的中线通道上。这几年,在有关部门的保护修复下,黄河滩涂水草鱼虾渐丰,每年10月中旬至翌年4月,都有近百万只候鸟在此停歇觅食或越冬。

姚海峰白天的工作,是在保护区内观测鸟类情况。他随身带着个笔记本,边走边看边记录:日期、地点、天气情况、鸟类名称、数量、生活环境情况……遇到受伤或者生病的鸟,他要负责把它们带到救助站去。晚上,他会在监控室里继续监测。保护区里设有远距离台式摄像机、夜成像设备等,能看到人不容易看到的地方,一天下来,姚海峰的观测记录本里已经记了好多种鸟,光灰鹤就有五六百只。

灰鹤是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最常见的鸟。除此之外,这里还有黑鹳、东方白鹳等大约275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姚海峰说,近年来,随着湿地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人类活动减少,保护区内鸟类资源日趋稳定。

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指示动物,鸟的种类、种群多少直接反映了湿地生态的质量。鸟类的增多意味着黄河湿地生态系统状况的改善。保护区管理中心监测人员赵宗英说:“工作十五年来,每年监测都有新发现。”2020年11月,他看到了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鹤;2021年11月,又见到了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枕鹤。“白枕鹤这种鸟,是我上班以来第一次见。当时看到6只,可能是一个家庭,有大有小,正在河道中间的小岛上找吃的。”赵宗英说。

如今,保护区对鸟类的保护措施越来越多,力度越来越大。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威表示:“去年,我们选取1万亩生态价值较大的区域实施生态补偿措施,退耕还湿,今年计划再扩大1万亩。同时,保护区在中牟段实施了鸟类栖息地保护工程,区内专门种了小麦,下雪天怕鸟类找不到食物,还会撒玉米。”

谈及黄河湿地的变化,王威感慨颇深:“我是土生土长的郑州人,2006年保护区管理中心一成立就在这里工作。过去,黄河湿地区域内人类活动频繁,开发利用过度,湿地资源退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河南省建立退化湿地修复制度,郑州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保护区进行清理整治和环境提升,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

王威说,他如今最欣慰的是当地群众的湿地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保护区刚成立时,群众不知道什么是保护区、什么是湿地,猎捕野生动物、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情况时有发生。通过这些年的保护宣传,大家都有了这方面意识。在巡护过程中,群众看到新的鸟类,经常向我们提供信息;发现破坏湿地的行为,还主动向我们举报。”

“海上森林又胖回来了”

我国已成为全球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长的国家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地处漳江出海口,海水盐度较低,沿海有大片红树林湿地,非常适合蚶、蛏、牡蛎养殖。荷中村村民周来元就是一位养殖大户,他在村子对面承包了200多亩虾池养殖缢蛏,已有20多年。然而,去年8月,周来元却把虾池从这里撤了出去,和他一起撤走的还有附近的其他养殖户。

搬出去,是为了保护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红树林。红树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四大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它们不仅是多种水生物和鸟类的理想栖息地,也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吸收高手:单位面积碳吸收比其他森林系统高出3%-5%。不过,这种生态系统也很容易被破坏。中国生态学会红树林学组执委会秘书长王文卿说,由于处在复杂的海陆交界带,相比于陆地种树,海边种树要困难得多。“红树林处在非常脆弱的环境带,就像站在悬崖边上,稍有不慎就有粉身碎骨的危险。”

统计数据显示,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沿海地区有5万公顷左右的红树林,但随着大规模围海造田、无序养殖、外来物种入侵等,天然红树林大面积萎缩。漳州市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我国北回归线以北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但人为破坏让这里的树林面积最少时仅存26公顷。为了让这片湿地得以修复,2018年,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开始实施养殖池塘退养工作,截至目前,已有560多公顷的养殖池塘被清退。

退养并不是把养殖“一竿子打死”。保护区宣教中心主任黄冠闽表示:“我们希望明确养殖活动对红树林湿地的生态影响,引导无序养殖向有序养殖转变。”

青蟹养殖户方炎连过去一直觉得:“要想收益高,养殖面积一定是越大越好。”但这么做的结果却是产量波动较大,效益提不上去。去年,他在专家的指导下改进了养殖模式,在养殖池塘内种植了一定面积的红树植物,养殖面积少了,但青蟹的产量居然增加了不少。

除了规范养殖,当地还开展了红树林生境修复、互花米草等入侵物种除治以及种苗培育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黄冠闽介绍,2021年,漳江口红树林的总面积超过274公顷,比2019年测量结果多出了5.6公顷。“海上森林胖回来了,鱼、鸟、动物也就回来了。”保护区工作人员已连续多年在漳江口水域近距离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嬉戏觅食。不仅是漳江口,全国红树林面积亦呈增长态势,我国已成为全球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长的国家。

不久前,《福建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守护红树林的新目标:到2025年,营造红树林10125亩,修复现有红树林8250亩。“双碳”目标的推出,也给红树林保护带来新的机遇。2021年,福建省厦门产权交易中心成立全国首个海洋碳汇交易服务平台,并完成了2000吨红树林修复项目海洋碳汇交易。过去,当地群众砍伐红树林当柴烧,将变成保护红树林“卖空气”。

“人养田,田养人”

最佳的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就是对湿地最大的保护

清晨,太阳出来了。贵州省从江县加榜乡加车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小楼起了个大早,站在自家民宿的观景台上向外张望:山里起了云雾,灌满水的梯田在阳光的照耀下,如一面面镜子闪闪发光。田间的吊脚楼、风雨桥,在白色的雾气里若隐若现。店里有喜欢摄影的游客,已经背着相机出了门,赶着去记录这如画的美景。

“梯田云上来”“九山半水半分田”,用来形容这里再合适不过。加榜乡地处月亮山深山区,居民基本都是苗族。这里的稻田依山而开,随山势地形的变化,大小形态不一,统称为加榜梯田,总面积近1万亩。不久前,这里刚刚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与其他自然湿地不同,加榜梯田湿地属于人工湿地,是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苗人用双手开凿而成。以前,因为贫困,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梯田撂荒严重。2019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月亮山梯田保护条例》发布,正式对月亮山地区世代传承并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集中连片梯田以及与梯田生产技术系统、生态系统等相关的灌溉设施、水源涵养林、村寨和原生态文化景观予以保护,促进梯田永续利用。本着保护利用的原则,加榜乡挖掘传统文化,发展起生态农耕和生态旅游观光,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不仅让梯田得以修复,也增加了村民收入。王小楼也从广州回到村里,把自家吊脚楼改造成民宿,现在月收入能保持在3万元左右。

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表示,最佳的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就是对湿地的最大保护。什么叫合理利用?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湿地的生态特征不能发生变化,也就是在湿地的生态因子没有发生变化的前提下,人类尽可能地利用湿地资源。

在加榜乡,也有一句俗语:“人养田,田养人。”加榜乡人大主席邹学庆表示,加榜乡的苗族人至今一直沿用古老传统的耕作方式,是全国传统农耕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农业基地。早在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调研考证时就选定加榜乡作为稻、鱼、鸭农业复合系统工程基地。加榜梯田采用优质稻和香糯种植以及“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田里种稻子,插秧入田的同时放入鱼苗,待糯禾秧苗返青,鱼苗长到两三指,就放入鸭苗。鱼和鸭会把稻田里的虫子吃掉,让糯稻健康成长。稻子又为鱼鸭提供了一个栖息地,三者形成一个平衡的小系统。

“湿地贵在原生态,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如今,这里不仅是国际生态农耕示范点,也是山地旅游目的地。每年插秧季节,都会有许多游客慕名前来。王小楼说,他每年都会带游客到梯田里体验农耕、抓鱼等活动,让大家感受苗家的传统,也感受梯田存在的意义。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是否匿名评价

全部评论0

相关文章

【艾景慈善】艾景生态保护法律援助基金需要您的支持
“艾景生态 · 法援共行”项目以法律引领,通过公益法律知识讲座及提供公益法律服务。
世界人居 0评论2021-04-16
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能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世界人居 0评论2021-05-20
四川建立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激励机制:迄今共安排奖补专项资金8600万元
建立激励机制,是四川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重大举措。5月10日,记者从省委改革办获悉,自2017年国家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以来,四川由省财政对成功获得国家命名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每个给予一次性800万元的提升奖补专项资金,迄今已累计安排专项资金8600万元,有效调动各地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积极性。
世界人居 0评论2021-05-18
2021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 “生态文明 志愿同行”论坛在西宁举办
6月5日,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青海省人民政府联合在青海西宁举办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生态文明 志愿同行”论坛。
世界人居 0评论2021-06-07
  • 回顶部

  • 分享

  • 评价

    0
  • 点赞

    0

咨询

咨询

在线客服

工作日:9:00-18:00

电话客服:01086463506

工作日:9:00-18:00

官方交流群:708885475

立即联系

您还没有登录哦~

登录

注册

排行榜